太上金阙 第37节
杨林沉声,道:“老夫这次找你来,是想问你,你,做好出征的准备了吗?”
“出征?”
吕尚一震,道:“千岁,莫非大军已确定了开拔日期?”
杨林颔首,道:“没错,这大军开拔的日子,已经定下了。D突厥的沙钵略,连发加急文书,请大隋出兵,咱们再不发兵,沙钵略就要成西突厥的刀下鬼了。”
说起沙钵略,杨林嘴角已露出笑意,这位前几年还在想着如何犯边的突厥可汗,现在身段低的令人咋舌。
这位大可汗亲自上书,姿态低到无以复加,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朝野有识之士都知道,沙钵略低姿态背后,是D突厥越发恶劣的形势。此时的D突厥,部众离散,大将纷纷转投。就连契丹都能踩沙钵略两脚,沙钵略处境可谓越来越尴尬了。
吕尚犹豫了一下,道:“只是,大军尚未完成集结,粮草军备也还未筹备妥当,这时候出兵,千岁,是否有些太急了?”
“不急不行啊,沙钵略不能死,至少他不能现在死,”
杨林淡淡道:“大隋,需要一個活的儿可汗,天子,需要一個分裂的突厥。为了我大隋的利益,沙钵略必须好好的活着。”
“不过,征北军不会开拔,老夫的意思,是让你与魏成他们,先去驰援沙钵略。老夫已上表天子,封你为正印先锋,节制三路先锋健卒,沙钵略在白道川撑不了太久了。”
白道川,就是沙钵略上书内附后,杨坚给沙钵略的暂居之地。
吕尚又问道:“那,粮草军备?”
杨林道:“你不用担心粮草军备,几千人的粮草军备,征北军还是能拿出来的。”
吕尚这中路先锋领兵三千,魏成左路先锋领兵一千八,尚司朗右路先锋领兵一千五。三路先锋加在一起,也才一個军府的兵力。
杨林轻声道:“三日后,老夫要你兵发白道川,在这期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老夫提,老夫尽量满足你,”
吕尚看了看杨林身旁的沙盘,迟疑道:“三日后,”
想了想,吕尚转头,对杨林道:“千岁,尚还真有两件事,要来求您,”
听到吕尚有所求,杨林爽快道:“说吧,”
吕尚道:“第一件事,是尚的兵器,水磨竹节钢鞭确是神兵利器,但这件兵器到底是尉迟家的传家宝,尚实难与其心意相合。所以,尚想将这口刀,和水磨竹节鞭重铸。”
“洗去尉迟家的痕迹,铸出一根新的竹节鞭。”
杨林看了眼吕尚腰间的佩刀,道;“此事易也,老夫会发文兵部,让兵部调派手艺最好的大匠,不眠不休,日夜赶工,必能在三日内完工。”
吕尚接着,道:“第二件事,是尚昨夜下值时,见颁政坊有左道作祟,故而担心颁政坊闾里不宁,危及郡公府。”
杨林蹙眉,道:“左道邪修么?这個你也不用担心,老夫会发文京兆府,责令虞庆则限期三日,交出作祟的左道。以虞庆则的能耐,只要他想,三日内足以把那個左道揪出来了。”
吕尚道:“那,尚三日后,就兵发白道川,”
杨林见吕尚应下后,笑道:“有你驰援白道川,老夫无忧矣!”
正说笑着,杨林忽的想起一事,道:“还有,老夫有一事忘记和你说了,你这次出兵白道川,不只要带着魏成、尚司朗,新永丰也要同去。”
吕尚轻声道:“新永丰?”
“千岁,这三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他们总给我一种很奇怪,又很特殊的感觉。”
杨林面对吕尚对疑惑,先是有些惊讶,转而又有些高兴的点了点头,道:“孺子可教也,你能看出他们的不同,看来你的功体也是大有长进。”
“或许,我大隋真能出一尊人中之仙呢!”
杨林如今最大的执念,就是保扶大隋,只是人力有时穷,他不可能永远坐镇大隋,哪怕他前世如何了得,今生的他依旧是肉骨凡胎,有着寿数限制。
所以,他一直想培养出一個,能在他百年之后,保他大隋天下不失的国之柱石。
只是人才难得,魏成、尚司朗他们虽然称得上是人才,可他们却非长寿之相,待他们天命结束,就是寿尽之时。
杨林身边,除了左都茂的儿子左天成,也就吕尚与他关系最近,又武力超卓,所以他才对吕尚异常亲厚。
第66章 星相局(下)
“难道,千岁,早就知道個中缘由?”
吕尚惊道:“莫非,他们身上,真有玄机?”
面对吕尚的惊异,杨林哼道:“若非他们身上另有玄机,老夫又怎会让你带他们去白道川。”
“此去白道川,有他们跟着,有益无害。”
吕尚拱手,低声道:“请千岁解惑,”
杨林本不想与吕尚说这些怪力乱神的气运之事,可见吕尚执拗,考虑了一下,终是开口道:“他们三人,皆非寻常人,乃是上应星命的将星。”
“魏成、尚司朗、新永丰,身怀七杀、破军、贪狼,这三颗星宿的星命,我听闻你也曾熟读道书,想来也该知杀破狼三星各自象征什么。”
吕尚遽答,道:“七杀,扰乱世界之贼,破军,纵横天下之将,贪狼,奸险诡诈之士。”
杨林点头,道:“是啊,扰乱世界,纵横天下,奸险诡诈,都非善词。不过,善与不善,也与你无关,你只需知道,他们身有大运,可为臂助。”
大运?
吕尚仔细品味着‘大运’二字,却又只觉茫然。
见吕尚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杨林叹了口气,道:“太史令袁允推算魏成三人,是我大隋的天命将星,命中注定,是要助我大隋一统天下的。天下未成一统之时,杀他们,如逆天!”
“袁允的神课,当今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他说他们是命中注定助大隋一统天下,那这就是他们的天命。”
对于袁允的神课之术,不只杨林深信不疑,天子杨坚亦奉之为圭臬。
吕尚恍然,喃喃道:“原来,这就是千岁,让我带他们赶赴白川道的原因。”
杨林缓缓道:“这三人聚在一起,星命呼应天上星宿,形成星相格局。突厥巫教之中也是有高人的,见这星相格局,自然知道其中利害。”
听到杨林说起巫教,吕尚心中一动,道:“千岁,您说突厥巫教有高人,不知这些高人会不会出手干涉白道川的战事?”
能让杨林称之为高人的,吕尚自然不敢托大。
“这個你不用担心,帝师昙延大师特意请了两位北天竺的大士,至白道川为D突厥部众讲经。”
“有这两位北天竺的大士在白道川,巫教高人就是想出手,也会顾及那两位大士的反应。”
突厥巫教中人,虽不乏不要命的狂人,但这些狂人的不要命,也只是‘为达目的’的手段而已。事不可为,他们不会强行出手。
天条天规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这天条本就是三清制定,用来约束修道之人行为规范的。
天地都是三清所开,天条的威严又有谁敢触犯。
——————
京兆府,正堂之中,虞庆则面容冰冷,看着手上的文书。
“靠山王!”
虞庆则没想到,颁政坊的左道邪修,竟然惊动了靠山王,引来了靠山王的关注。
靠山王一纸文书,让他限期三日捉拿左道邪修。
在接到文书前,虞庆则确实没将狐妖的事太放在心上,
就连追缉,也只是让六曹之一的法曹王虎负责。只是没想到,这头狐妖会让靠山王亲自责令京兆尹查办。
“大人,靠山王亲自发的文书,您看,咱们该如何是好?”
王虎小心翼翼的在虞庆则身边,说道。
虞庆则没好气,道:“千岁都亲自过问了,还能怎么办,既然千岁说三日,那就必须三日。”
“本官会给阴司投书,请四方鬼仙助阵,有鬼仙为耳目,找一头修为浅薄的狐妖,绰绰有余。”
虞庆则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虽是杨坚的宠臣,号称四贵,朝中大多数人都不被他放在眼里。但杨林是杨坚的亲叔叔,远近亲疏有别。
况且,杨林这個靠山王可不是白叫的,真的是大隋江山的靠山。
所以面对靠山王的文书,虞庆则是真的硬气不起来。
他当初之所以得杨坚信任,也是因为当初杨坚篡周时,力劝杨坚尽诛宇文氏。杨坚能对幼帝下手,其中就多有他的鼓动。
此举虽是得了杨坚的信任,但虞庆则名声也败坏的差不多了。
“你即刻去准备投书所需之物,香烛、黄纸、朱砂,务必要挑选最上乘的。”
虞庆则看向王虎,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虎连忙应下,转身匆匆离去。一会儿功夫,就带着一应物什返回。
虞庆则亲自研墨,提笔蘸墨,墨香在堂中散开,笔锋在黄纸上下游走:“阴司神灵,辅德王启上,今大隋京师祸乱,左道狐妖作祟,扰我黎民,惊我朝堂。靠山王有令,限期三日缉拿。庆则不才,恳请四方鬼仙相助,寻得狐妖踪迹,以平乱象,护国安民。事成之后,必当重谢,奉上三牲祭品,修缮庙宇,以表诚意。”
写完后,虞庆则将投书仔细折好,放入信封,用朱砂在封口处盖上自己的印章。
“你拿着这封文书,去城西的都城隍庙,在都城隍神像前焚烧,这文书就会投入阴司冥土。辅德王收到投书后,自会调遣四方鬼仙相助。”
大兴的都城隍,乃是纪信,其人是汉朝开国将领。
楚汉相争之时,赤帝子刘邦被霸王项羽围困在荥阳,是纪信假扮赤帝子刘邦诓骗楚军,让赤帝子刘邦得以逃脱,纪信则被霸王项羽活活烧死。
大汉开国之后,赤帝子刘邦将纪信奉为城隍神,封在长安,尊号是辅德王,享受国祭。
后来改朝换代,王莽乱政,长安失去国都的地位,直到五百年后大隋立国,杨坚将长安改称大兴,辅德王纪信才再度成为都城隍。
正是因大隋立都旧长安,才让纪信重登都城隍之位。仔细说来,纪信是欠了大隋一份不小的人情。
也是因为有这段渊源,虞庆则才有极大把握请动纪信援手。
虽然京兆尹有上书天曹的权柄,完全可以不用请纪信。但是权柄不能轻用,每一次动用,又何尝不是在对天子杨坚说自己庸碌无能。
“大人,我这就去城隍庙,”王虎接过文书,领命而去。
第67章 前因(上)
冥土阴司,
北都城隍府,阴气厚重,鬼气森森。四方鬼仙,阴官鬼吏齐聚,周遭不时传来鬼哭神嚎声。
千百盏冥灯,在都城隍府上虚悬,幽绿色鬼光,映照着府中亭台楼阁,凭添几分阴森诡谲。
庭院之中,烟雾缭绕,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气息,似是花香,又似腐朽之气。
一众鬼神面色冰冷,身形在幽冥境界中若隐若现。
青面獠牙的鬼王,面容扭曲狰狞,每走一步,都会刮起阴寒冷风。身着红袍的判官,面色冷峻如霜,手中生死簿散发着淡淡幽光。
公堂之上,一尊身着蟒袍的鬼神,高坐在主位,身前公案,文房四宝,城隍印信,惊堂木,令签筒,各有毫光外放,凛凛神威充斥大堂。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