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第90节
吕尚临出大兴时,曾与吕永吉一起入宫面圣。
毕竟,吕尚久掌军事,没有治理过民政,如今一朝被任为方面大员,也是需要精明强干的副手,为其佐政。
也是考虑到吕尚太年轻,担心不能坐稳一州官长之位。杨坚直接给吕尚配备了一整套的班底,有这一套班底,吕尚自然能顺利接掌凉州。
可以说,如今凉州治所的这套班底,当中职权最重要的几人,都是天子杨坚钦命。
第161章 王李(上)
李公挺面上浮起恭谨笑意,回道:“使君乃天家柱石,某等早奉天子明诏,已将州中簿册文牒备于衙署,使君但有差遣,某等无有不从。”
说罢,他侧身抬手,指向城中,道:“使君鞍马劳顿,下官已在州府,备下官宴,待使君入城歇息片刻,便可与诸僚,共商治理雍凉之事。”
司马王士隆踏前半步,抱拳沉声道:“使君,下官乃州司马王士隆,我等凉州僚属已在州府,为使君备下了接风洗尘宴,使君请入州城。”
“让诸位费心了,”
吕尚目光掠过李公挺和王士隆二人,微微颔首,策马向前,马蹄声回响在城门前。
“走,”
李公挺与王士隆二人,立即上马随行,其身后的僚属,纷纷跟随上马。
吕尚骑马,穿过厚重的城门后,眼前一下豁然开朗。青石板铺就的主道,直通州府,两侧商铺林立,酒旗与帆幌在风中摇晃。
前后街角,西域胡商支起毡帐,玛瑙、琥珀在阳光下泛着幽光,骆驼队伍驮着香料、毛毡缓缓穿行街巷,驼铃声与胡琴声交织在一起。
他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想到一路所见萧条冷落,叹道:“没想到,西凉边陲,竟还有这样的繁华景象。”
李公挺在旁,笑道:“使君,西北虽然苦寒,但这姑臧不只是凉州治所,还是西域丝路的东段重镇,西陲的中心之一,其繁华自然不是一般州县能比。”
“北魏温鹏举曾作《凉州乐歌》,说姑臧城是,‘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由此可见姑臧城的熙攘繁盛。”
“温子升!”
吕尚念叨了一句,看着眼前繁盛街景,点了点头。
北魏温子升,字鹏举,济阴冤句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文学大家,官至中军大将军。
其人是东晋大将军温峤之后,世居江左,后温子升祖父为避战乱,全家迁回北魏,于是温子升仕于北魏朝廷,二十二岁名扬天下,与邢劭、魏收并称为‘北地三才’。
只是这位北魏大才晚景萧疏,遇上了疯王高澄,被高澄投入晋阳牢狱之中,活活的饿死在狱中。
众人行至十字街口,吕尚勒住缰绳。
正北处,州府的飞檐重阁,在日光中巍然矗立,朱漆大门,两侧石狮怒目圆睁。左右皆是官署,门楣上‘司户参军’、‘司仓参军’匾额清晰可辨。
“嗯?”
吕尚正要策马向官署行进,心中倏然一动,转头看向城南方向。
城南所在,一座七层宝塔异常显眼,其塔刹直插云表,日光斜照,塔身流转出紫金光芒,仿佛有万千金箔覆于其上,又似佛陀法身隐现其间,大放光明。
“佛舍利?”光明刺入吕尚眼中,引得他面色微变。
李公挺见吕尚神色有异,道:“使君,这是宏藏寺的浮屠塔,前凉张天锡所建,寺中藏有西域高僧,带来的贝叶经。”
“宏藏寺,”
吕尚闻言,深深的看了眼宏藏寺的方向,随后策马向官署而去。
作为一個资深摸金校尉,他怎会不知宏藏寺的名头。
宏藏寺,又称大云寺,是中土最早具有明确纪年的佛寺之一。
其始建于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前凉王张天锡组织僧人在宏藏寺抄写佛经,并延请月氏国优婆塞支施仑和龟兹高僧帛延在凉州译经。
此后多代,宏藏寺都在佛门,乃至朝堂极具影响力。
前世吕尚为了求法,也曾将主意打到宏藏寺的身上。
毕竟,宏藏寺可是有佛祖骨舍利的传承,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一直传至吕尚前世的那個时代。
这可是佛祖骨舍利,对修行人来说,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只是当时的吕尚,还未来得及动手,大梦之后,却成了许伯尚,以及齐郡公世子吕尚。
待行至州府门前,吕尚一众人虽是在府外,却已经听见府内传来的丝竹之音。
李公挺伸手相让,道:“使君,请入府歇息,下官已备好官宴,为使君接风。”
吕尚抬手按在马鞍上,轻轻一撑,翻身下马,靴底踏在青石板,发出闷响。
李公挺也在后翻身下马,他目光扫过吕尚腰间悬着的三光紫文竹节鞭,面露惊叹,轻声道:“使君的这柄竹节鞭,可是名动北疆,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吕尚淡笑不语,任由李公挺引着,向府门走去,身后王士隆亲自牵过紫电寒霜,交给一旁候着的府兵手上。
众人跨过朱漆门槛,踏入州府正门,绕过屏风照壁,左右两列金瓜钺斧,朝天镫整齐排列。
吕尚与李公挺二人沿着青石板甬道直行,两侧吏员垂手肃立。
“恭迎使君,”
州府正堂内,长案几之上早已摆满了鹿肉羹、胡饼以及葡萄酒,州府的数十位僚属,都肃立两旁,在吕尚率众踏入正堂之后,长揖及地。
“使君上座,”李公挺抬手虚引,面上带着热络。
“诸位请起,”吕尚解下腰间三光紫文竹节鞭,置于案头,声音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沉郁金石之音。
“某奉天子诏镇抚雍凉,自当与诸位同守凉州,上不负圣恩,下不愧黎庶。”
他径自上座,指节轻叩案几,道:“诸位既已备下簿册文牒,明日卯时便着户曹、兵曹等有司,将钱粮军籍造册呈送,本官要亲核数目。”
“诺,”
长史李公挺与众属僚应声道。
吕尚坐在主位,面对长案上的酒肉,道:“开宴,”
“开宴,”
长史李公挺笑着拍了拍手,朗声道。
丝竹声应声而起,胡琴与琵琶相和,僚属们直起腰身,依次落座。
伴着丝竹之音,胡姬托着金铜大盘,款步而入。
盘中葡萄紫晶剔透,琥珀蜜饯散发着椰枣香气,还有烤羊腿盛在青玉案上,羊油顺着脆皮滴落在炭盆里,腾起阵阵孜然混着肉香的青烟。
李公挺端起犀角杯,朗声道:“使君镇抚雍凉,乃凉民之幸,某等先敬使君一杯!”
“敬使君!”
满座僚属,纷纷举杯。
“不错,”
吕尚举杯轻抿,葡萄酒的酸甜混着一丝辛味,在舌尖散开。
第162章 王李(下)
酒过三巡,丝竹声渐缓,胡姬退至廊下。吕尚手指摩挲着犀角杯沿,目光扫过堂中僚属,见众人面色微醺,唯长史李公挺、司马王士隆二人腰背挺直,眼底似是有精光流转。
吕尚若有所思:“这,就是杨坚给我准备的班底啊!”
宴后,堂中僚属退去,吕尚独坐案前,参军房子安与萧、严、霍、凌四部将,列于左右。
吕尚沉吟片刻,缓缓道:“子安,你如何看李公挺、王士隆二人?”
“李公挺,王士隆,”
萧、严、霍、凌四部将,目光投向参军房子安。
房子安本就士族出身,齐州临淄房氏,也是薄有声名,又在秘书省任正字官多年,其位虽卑,但他任职于兰台,往来无白丁,对朝中勋贵之间的事,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
吕尚任房子安为参军,让他随军左右,不只是抱着千金买马骨之心,也是因房子安确有相应的能力。
参军房子安稍作思量,回道:“主公,天子以李、王二人,为您佐政,却是用心良苦啊!”
吕尚蹙眉,饶有意味的看着房子安,道:“何解?”
房子安道:“主公,您是不知,这二位皆出身不凡,长史李公挺,乃高都郡公李子雄之子,司马王士隆,则是项城郡公王韶之子。主公应该知道,这二位在朝中的分量。”
“李子雄,王韶,”
吕尚神情微动,道:“竟是他们俩位,”
他自然知道李子雄和王韶,这二人可是重量级人物,极得杨坚的倚重,恩宠虽不及高颎、虞庆则、杨雄、苏威等四贵,却也是仅次四贵的开国重臣。
开皇二年,杨坚在并州设置河北道行台,晋王杨广出任行台尚书令。杨坚调任九卿之一的鸿胪卿李子雄为行台兵部尚书,又调灵州刺史王韶为并州总管长史,让这二人一同辅佐杨广。
李子雄果敢威严,王韶性格刚直,连晋王杨广,都很忌惮这二位。
房子安道:“高都郡公李子雄在前朝时,就跟随滕庶人宇文逌在青海,攻破吐谷浑所部,杀的人头滚滚,因功而任凉州总管长史。”
“李子雄在凉州总管府辖制的十四州,安抚羌胡,固塞安边,余威不小。陛下让李子雄之子李公挺出任凉州长史,正是要借李子雄余威,来稳固主公的名器。”
“除李公挺外,陛下还让项城郡公王韶之子王士隆担任凉州司马,王韶以忠正刚直为家风,这在大兴极为出名,陛下调王韶之子王士隆任于凉州,应是以王士隆辅佐,乃至监督主公。”
“李公挺,王士隆,”
吕尚手指轻叩案几,使得烛火在灯座上摇曳。
初上任的吕尚,虽有刺史的名位,但要真正将凉州攥在手里,却非一日之功。
除非吕尚无视官场规矩,朝堂法度,依仗武力,独断专行,打压异己,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凉州军政大权尽操于手。
不过,人间的权柄虽好,却非是长久之道。
而吕尚之所以入仕,为的也不是什么富贵荣华,他是借朝廷底蕴,求取自己的长生大道,自然不会本末倒置。
长生!长生!
——————
翌日,
晨光初起,州府官衙之中,吕尚换上绯红官袍,坐在大堂内,缓缓翻阅着六曹呈上的账册。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六曹参军显然也惧怕吕尚这位刚上任的刺史大人,拿他们这些僚属开刀。
所以,吕尚昨日说的要核检六曹账册,今日还未天明,六曹就将各自的账册送至吕尚案前。
看了良久,吕尚叹了口气,道:“果真是‘凉州七里十万家’,凉州刺史的官位,确实权重。”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