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02节

  做饭是采取的煤球,主要是考虑安全性。

  目前沪市新式里弄的灶台,要么是选择用煤球炉,要么选择是用煤气灶;其中煤气灶自然更干净,但煤气价格也最贵,所以很多还是选择用煤球炉的。

  电灯方面已经安装好,装修也是简单的粉刷,所以业主只需要购入家具和生活用品即可。

  环境不错了,这已经是中产阶级能住的最好房子了!

  毕竟每个月40~50大洋的房租,不是一般人可以住得起的。

  陈光良更看重‘幸福家园’的安全性,住在这样的小区,不需要保镖了。

  后面他搬到阳光家园,也不打算在别墅内安排保镖,而是打算给阳光家园多安排安保即可。

  倒是后期,可以培养女保镖,会玩枪就行。

  翌日,《商报》刊登了一幅新闻,并附上照片,进行了报道‘幸福家园’入住的喜事。

  新闻中,着重介绍了‘长江地产’开发幸福家园的始末,并将这个项目的成功,介绍成沪市地产的一大重要举措。

  虽然这样介绍这种模式的新闻,之前各大报纸都有报道,但毕竟是‘幸福家园’全部完工,并得到所有业主的认可,相当于这个模式正式被认可‘成功’。

  另外一方面,长江地产也再次翻出来,被宣传一番。

  东方报社的会议室,陈光良正和管理层一起开会,包括两个协理——洪雁宾、黄春荪,以及报社的总编张静庐和六大部门负责人。

  “《东方日报》的目标是让读者——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所以,这个广告先打出来,也是我们办报的目标。只要我们的销量稳定在2万份,便可以在北平、武汉等重要城市设置新闻站,到时候就不用购买新闻素材了。”陈光良指点江山的说道。

  距离《东方日报》创刊仅剩下10天,他也是在准备着最后的工作。

  黄春荪负责营销、广告等方面的工作,当即回道:“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个办报的理念很好,正好下周一《商报》要预热《东方日报》的创刊,可以将这个广告打上。”

  提前一周,宣布《东方日报》要创刊。

  陈光良随即补充道:“再印制一批海报,宣传一下,不要怕宣传费高,毕竟我们是破釜沉舟,只许胜不许败。”

  败了,那就散了!

  黄春荪点头说道:“好,这个很有宣传的效果。”

  目前广告的体现:第一是报纸、第二是海报。

  洪雁宾此时提道:“这样的话,资金还是有点紧张的,就担心创刊十天后,我们报纸起来了,但资金短缺,影响后续的发展。”

  陈光良不在意的说道:“放心,只要创刊第一天,那我们就是日销三万的‘大报’,银行乐意给我们贷款。更何况,我也不会让那种情况发生的,大家尽管放心好啦。”

  一个月时间,就足以看出是不是成功。

  所以,陈光良手中还有一些资金,随时可以支援。

  在报纸上,哪怕是投资5万大洋,也算拼搏一把,输了也不会伤筋动骨,权当‘金城购物中心’的顾问费白赚了。

  洪雁宾顿时觉得,陈光良还真是信心十足,比起他当初办报,好太多了!

  当然事到如今,他也知道,此次成功的希望很大,因为在内容上,《商报》最近的销量都有在很大的提升。

  接下来,陈光良和各部门的负责人,都进行了一次沟通,确定各环节无误。

  “你们市场部,有没有去赛马场、赛狗场考察,我们的报纸到底有没有被马迷、狗迷拿到手上?”

  “有,而且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狗经和马经相当的受这些人的欢迎。”

  俗是俗了点,但还是很有效果。

  当然,马经、狗经的幅面并不多,在副刊都不是主要板块,后续武侠小说连载的幅面,都要超过两个的之和。

  散完会,张静庐乘机将一份稿子给陈光良:“程经理,这是《蜀山剑侠》的1万字稿子,你看看,有什么问题我好联络作者。”

  “行,我看看,没说不行就直接连载吧,记得要至少规划三十万字,至少要连载一年时间。”

  有的武侠小说,连载好几年,这是报纸不太重视的情况。

  如今《东方日报》每期要连载1000字左右,相当于一年就是36万字左右。

  大纲是陈光良好早写出来了,作者一天1000字不是问题。

  “嗯另外,我们要回在报纸上宣传投稿武侠小说事宜。”

  “对”

  随后陈光良去办公室看了作者的水平,肯定是不错的,这个时代作者的文字功底没得说。在大纲都有的情况下,不会输给原著的精彩。

  另外,陈光良在这个时代学习两年,文字功底都有长进。

  他本人也打算撰写一些商业文章练练手,当然得有空才行。

第132章 《东方日报》创刊

  《东方日报》在正式创刊的前一周,已经开始刊登广告。

  首先是在自家报纸《商报》上面刊登了广告:《东方日报》21日创刊,敬请期待。让你足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其次,《东方日报》还印制了不少海报,贴在一些地方广而告之。

  一时间,倒是引起报业同行的瞩目。

  《申报》的史量才看到后,忍不住笑道:“一个新报,也敢说‘让人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我们《申报》又算得上什么?”

  此时的《申报》,最高销量已经能达到14万份(日报),一年盈利也有一二十万大洋(报纸盈利小)。

  可以说,《申报》如今是华夏的报业之王,而史量才更是报业的大亨,甚至连国民政府都不予理会。

  《申报》编辑部负责人陈景韩,回应道:“史先生,这个《东方日报》最近似乎在大肆招募记者,看来其老板有大干一场的想法。”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报纸!”

  陈景韩点点头,随后抱怨道:“史先生,张总编现在对我们编辑部干预实在太多,这样我们的工作很难做!甚至,张总编和汪英宾私下成立电讯社,目的昭然若揭啊!”

  按规矩,编辑部之行政由总主笔陈景韩管理,但张也有越权干涉之时,故而,陈首先表达不满;其后,陈景韩再告状张竹平私自成立电讯社,进一步捅刀。

  史量才闻言,顿时怒道:“真是如此?”

  他虽对张之独断专行,不慊于心,但顾念张历年来为报馆所耗心血独多,不忍做出“狡兔死,走狗烹”之事。

  但如今,张竹平私自成立电讯社,那岂不是卖的是《申报》的资源?

  这让他如何不怒!

  陈景韩点头说道:“八九不离十。张与汪联合《申报》《时事新报》的编辑,将两报内容编选为电讯,发给全国各报社,这本是对公司有利的事情。但如今这个电讯社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又私下成立电讯社,这有损害《申报》的利益。”

  前面的电讯社,是《申报》史量才收钱;后面的电讯社,钱就进了张竹平和汪英宾手中。

  而《时事新报》是张竹平花六万大洋买下的,交给汪英宾管理,是张竹平的事业。

  也就是说,如今的张竹平,全然已经不甘心在史量才之下,已经拥有自己的报纸、电讯社,不是一个单纯的打工人了。

  史量才说道:“我明白了,我会处理的!”

  待陈景韩离开后,史量才思索一下,他从心底还是希望挽留张竹平的,所以哪怕是目前张竹平如此过分,他也只是决定——将汪英宾给停职,即不在《申报》担任职位。

  如此做,史量才是希望张竹平觉醒。

  这个年代的报纸发行,除了本市外,周边城市一般选择‘邮递’。甚至,以沪市为例,租界以外的一些地方都需要邮递。

  而邮递业务,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申报》的史量才在多次得罪总司令后,总司令重重写下六个大字的批示:“申报禁止邮递”;《申报》一度只能在租界及周边发行,最终史量才不得不答应总司令的部分条件——包括《申报》改变反政/府态度;立即解聘黄炎培、陶行知等重要报人。仅剩下最后一条没有答应——由国党宣传部派员进驻报社指导。

  在这期间,《申报》和总司令的较量,双方都各让一步,《申报》禁止邮递35天后重新可以邮递。

  《东方日报》自然不会去做这种事,毕竟陈光良办报的初衷就是——不参与政治,做中立的报业。

  甚至,陈光良报班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让出总经理职位,当然得他的目的达成后。

  “陈经理,这是明天的《东方日报》创刊号,已经印刷出第一份来!”张静庐快马加鞭的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陈光良随即接过报纸,略带激动的心阅读起来。

  说实话,哪怕是《申报》、《新闻报》一年盈利最多不过二十万大洋,这点利润陈光良是看不上的,毕竟还要冒一些风险。

  但他对办报却有着执念,或许因为他不是‘世家豪门’的出身,他仅仅是一个‘泥腿子’出身,这让他渴望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另外一方面,如今全国有一千多种报纸(很多都是地方性报纸),就好比是后世的自媒体时代;陈光良也希望凭借自己的理念,从这些报纸中脱颖而出。

  还有一方面,陈光良将来总归需要一点自己的‘喉舌’手段,主要是商业上的需求。

  所以多种原因导致,陈光良对办报一直情有独钟。

  看着手中的《东方日报》,陈光良是非常满意的。

  没有《申报》的张数多,但就内容来说,已经是《申报》的七八成,毕竟《东方日报》的新闻讲究的是‘文摘文’,内容短小精悍,涉及范围广。

  “抓紧印吧,以后我们主要的发行就是《东方日报》,不要搞错主次!”

  “明白”

  《商报》现在只是带着发行,主要是邀请一些商业人士撰写一些文章,以及一些商业新闻。

  短时间内,东方报社办两份报纸,还是有些紧张的。

  所以,陈光良叮嘱大家一定要以《东方日报》为主。

  “等等,记得在后天的报纸上,刊登一则新闻——《东方日报》创刊大卖,首次日销3万份。”

  张静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即才明白,老板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他们的3万份,是送给报贩、书店等的,甚至连老板的车行都得到2000份,说是给人力车夫推销。

  所以这个3万份的水份很大!

  当然,张静庐明白这是一种营销手段.

  “好,届时市场一定会很震惊的。”

  “嗯,这本身就是新闻。”

  张静庐随即抓紧时间出去安排,动作都比以前轻盈了许多,这一次成功的希望很大。

  1月21日,星期一。

  凌晨,东方报社的发行部已经忙碌起来,虽然昨天下午已经邮递了部分(沪市周边城市),但沪市的发行都是凌晨需要分到各个报贩手中的。

  由于《东方日报》前十天是免费给‘报贩’的,为了避免每一处的报贩都能拿到,所以是由东方报社进行分摊的,这样才能保证铺开整个沪市。

  “秦哥,能不能多给一百份?”

  一名报贩拉着一名东方报社发行部的人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02/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