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22节
会议顺利进行,陈光良也可以稍微放松这一边的管理,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长江地产’上。
毕竟‘维他奶’可能明年也就10万加的盈利,这点盈利在地产上,只能是洒洒水!
长江车行的第二批‘三轮黄包车’正式投入使用,一共是五十辆车。
这些车都是上的‘大照会’牌照,已经可以在沪市的马路上正常运营,因为前期的舆论已经做了起来,引起了租界和华界政府的关注,并正式批准可以上路。
“陈老板,最近我们已经接到各大车行的800辆订单,等你们这批三轮黄包车营业,后续订单将会更多!”诸闻武也到现场参加当天的运营仪式,并高兴的谈起最近同昌车行制造厂的喜讯。
陈光良说道:“这是好事啊,算是开了个好头!”
诸闻武说道:“主要是你这一手舆论牌打的好,当然要是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此制定一个逐步淘汰人力黄包车的法律法规,那就好了!”
这确实是个好想法,而且前世在1937年也确实实现了!
不过陈光良现在不热衷这种事情,所以说道:“我们现在舆论已经做了,接下来如何,就是看社会的进步人士和政府,如何关心‘人力车夫’这个群体。所以,顺其自然的发展吧!”
诸闻武顿时有些失望,毕竟以陈光良现在的身份,特别是在舆论上的影响,若是再出力气推动这件事,那么三轮黄包车就能最快的速度淘汰人力黄包车。
听说这位最近卖了上百幢洋楼,看来是赚了大钱,所以对这种事不再有足够的上心。
“也是,该做的舆论都已经做了,接下来顺其自然了。”
陈光良回过头,说道:“诸老板可以自己再想想办法,毕竟群策群力嘛!”
诸闻武一愣,毕竟他一开始在三轮黄包车的推广上,都是严重依赖陈光良,所以没想过太多。
随即,他说道:“好,我再努把力!”
同昌车行制造厂,将在7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届时一个月就能生产400辆自行车、400辆三轮黄包车,产能可不小。
陈光良又说道:“就是嘛,而且除了沪市的市场,周边城市也是很大的,同昌车行制造厂肯定不缺订单的。”
不一会,50名车夫全部来到现场,他们都是经过培训的车夫,骑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大家看到新车也是非常高兴,他们早就听说,骑上这个三轮黄包车,接客的几率大增,每月收入也是高了不少。
“出发”
随着拍摄完照片,陈光良一声令下,一众车夫鱼贯而出车行。
拍照是老传统了,这些照片和资料,以后都要带走的,一直保存下来。
送走诸闻武后。
陈光良召集何向东、周兴高两人,到办公室问话。
“现在各大车行对于三轮黄包车的态度,如何?”
想当初,长江车行的黄包车是遭到一些车行的抵制,甚至出现两次故意砸车事件。
当时陈光良并没有发起直接的反击,而是大肆在报纸、车夫圈子里面散播各种舆论,至于十辆三轮黄包车全部损失又何妨!
周兴高马上说道:“反正所有的车夫都不抵制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车行能购入三轮黄包车,基本上都被活不过四十岁给吓倒了!这样一来,我们的三轮黄包车在路上,基本上不会受到来自车夫们的压力,相反他们还会给车行一些压力。”
何向东点点头,补充道:“各大车行自身也受到各种压力,包括政治人物、知名人士等的言论,纷纷要求大家采购三轮黄包车,以此解决这个‘人道主义’的问题。所以说,三轮黄包车将是后面的大势所趋。”
还行,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充分说明那800辆三轮黄包车的订单,是各大车行的一个‘试验’,等这些车上路后,接下来一切都顺理其章了。
陈光良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再订购第三批三轮黄包车,数量是200辆,晚点你们拿出方案来。特别是关于车夫的分红减少,一定要说清楚。”
何向东立即说道:“我已经在车行提前进行舆论宣传,更何况我们将旧车一卖,一辆三轮黄包车也就多出80元的支出而已。”
旧车可以卖给跑野鸡车的,一辆五十大洋可以。
再加上长江车行从工厂拿车只需要130大洋(其它车行得150大洋),所以支出成本仅80元。
差不多是一辆车的4个月不到的租金收益!
陈光良又说道:“既然如此,争取今年全部换成三轮黄包车,早一点换,就早一点让大家吃到真正的红利,比如:省力、接客率高等。等后面大家都换了,这些优势就少了。”
“好的,我尽快拿出方案来!”
陈光良又思考了一下,说道:“再安排一件事,调整租金的事情,可以考虑将整天的租金降低至9角。三个班还是,但具体的降租方式,你们拿出个方案来!”
以前他们是在效率上高出其它车行,但租金并不便宜。
如今陈光良已经赚够很多钱,所以适当的拿出一些‘仁政’来,是很有必要的。
何向东和周兴高的表情各异,一人欢喜,一人肉痛。
“好,晚点我和大家讨论一下具体的方案。”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陈光良神伸懒腰,生意上的事情总算又解决一个。
从5月下旬开始,长江地产在愚园路的新项目(五个地盘、122幢洋楼)陆续开始动工,陈光良都有亲自到现场监督和指挥。
“陈老板,愚园路东段的地皮都很贵,基本都要2万一亩,若是地皮还靠着靖安寺路(南鲸西路),价格至少都要3万每亩以上。”地鳖虫王左义再次找到陈光良,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
原本,陈光良想给《东方日报》找个好总部地皮,所以考虑在愚园路东段(和靖安寺路平行重合的部分)。
“这么贵?”陈光良也有些意外。
王左义说道:“可不是嘛,其实也有陈老板你的原因,现在愚园路这边是一天一个价格,西段都要6000,中段更是上万了。”
好吧,原来地皮再次被炒作起来。
其实哪怕是在前世,南浔富豪顾联承(顾氏第三代)在南鲸西路及愚园路的中间(靖安寺西边一点点),购入一幅六亩的土地,足足花费了六七十万白银,大概是在1930年的样子。这幅地皮,后来建成大名鼎鼎的‘百乐门舞厅’。
这充分说明,这两年时间,土地价格会大幅攀升。
陈光良原本预测的是,愚园路西段地皮不会超过9000,但现在看来,明年可能至少1.2万元每亩。
相当于三年时间,价格能涨近十倍。
“那靠西边一点不要紧,但最好是和靖安寺路重合的区域,两三亩都行!”
“好”
既然决定给《东方日报》搞一个像样的总部,那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明年《东方日报》的利润,说不定也能有个8万大洋左右,就把他全部拿来买地皮,也是无所谓。
愚园路中段的地皮,都是规划住宅,商业性质不大。
王左义离开后,陈光良思索起来,他一直渴望在沪市留下一幢标志性商业建筑,说不定可以将‘东方报社大厦’建成一个地标性建筑物。
总投资不需要太高,也就地皮费和建筑费加起来五十万辆白银就行。
五十万白银当然打造不出真正的‘地标性建筑’,一百万以上还差不多。但如果这个建筑物是中国三大报的总部写字楼,肯定是有其历史价值的。
而一幢投资五十万大洋的‘报业大厦’,自然不需要陈光良自己从其它产业掏钱,仅《东方日报》未来五年的盈利,应该就可以完成。
而且,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前前后后两三年时间也很正常。
这样一来,《东方报业》也不会承担不起。
其实就是一百万大洋的优秀建筑,陈光良也是投资得起,毕竟这一波‘地产浪潮’再加‘货币金银浪潮’,他的资产将呈现大规模的暴涨。
只不过,陈光良不想将钱白花花的扔进水里而已,而《东方日报》他早晚会将股权出售的,所以不在乎!
第152章 最大的项目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屈臣氏的写字楼,会见自己的‘老朋友’小亨弗里斯,也就是屈臣氏汽水业务的负责人。
如今‘维他奶’已经推出市场二十天有余,日销量从第一天700瓶,增长至如今5000多瓶,可谓势如破竹。
而‘维他奶’的广告中‘维他奶,不止汽水那么简单’,其实就是在和汽水展开直接的竞争。
当然就算如此,维他奶和屈臣氏的合作,依旧没有中断。
此次陈光良前来,便是洽谈增购‘灌装业务’的,维他奶一旦打开周边的市场,今年的日销可能突破2万瓶,所以之前保守的日销1万瓶就有些不够了。
所谓‘灌装业务’,不仅包括相关的设备,也包括玻璃瓶,这些都是找屈臣氏合作的。
维他奶在合作的企业中,太古糖厂也是重要的合作企业之一,这些都是香港的知名企业。
“陈,没想到你当初为可口可乐出谋划策,居然是为自己的饮料产业图谋!”小亨弗里斯笑着说道。
他当然不是第一天知道的,毕竟前面‘灌装’业务便是他出售给维他奶的。但有件事他肯定没有想到,陈光良居然开发的是豆奶,而且产品势如破竹的打入沪市饮料市场。
原本他只是认为,陈光良最多做汽水,结果也基本注定是不会成功,毕竟屈臣氏的优势一目了然。
陈光良笑着回应道:“这得多谢亨弗里斯的帮助,不然维他奶也不会如此的顺利!”
“哈哈”亨弗里斯客气的将他邀请到沙发上,随后继续说道:“你这一次来,是为了增购‘灌装’设备和包装玻璃瓶吧?”
“当然”陈光良爽快的说道:“业务比我预想中的顺利,我想再购买同样的设备和玻璃瓶,下一步我们要打开沪市的周边市场。”
明着来,你不卖,他们也能去其它洋行寻求合作,这不是卡脖子的地方。
亨弗里斯没有犹豫的说道:“有钱赚,我为什么不答应呢!你放心,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设备,我们按照上次的成交。”
如此顺利,陈光良也没有想到,看来这个小亨弗里斯值得交往。
当然这些也是等价交换,不说当初陈光良为‘可口可樂’取名和宣传建议,就是如今也是正常价格购买,也是很正常的。
唯一陈光良比较‘缺德’的是,就是考察两次屈臣氏汽水业务后,他直接挖走了七八名华人高级职员,组建了现在的维他奶。
“多谢”
小亨弗里斯的眼睛一转,随即说道:“陈,听说你现在是沪市的地产大亨,不知道对靖安寺路(南鲸西路)的一幅60亩地皮,是否感兴趣?”
陈光良惊讶起来,南鲸西路的60亩地,据他所知可不便宜。
只是他现在野心又非常膨胀,自从他在5月份初以‘分期支付、分层出售’的方式,卖出122幢楼后,不少银行和钱庄纷纷找到他,意思是可以提供贷款之类的合作。
当然也有地产公司和富豪,希望和他合作,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陈光良也是有勇气的问道:“不知道价格几何?位置在哪里?”
小亨弗里斯见陈光良有兴趣,立即开口说道:“便是大华饭店及周边的地块,总计60亩地。现在有个华人地产大亨孙春生,正在洽谈这幅地皮,他开价是220万两白银。如果你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再给我一笔佣金的话,我可以考虑为了引荐大华饭店的几位重要股东。”
好家伙,看来是在这里等着他!
赚了他一笔4500的改名费,现在却像赚自己一笔大的中介费。
当然,这幅地皮让陈光良非常心动,60亩地才220万两白银,合计4万每亩不到;更不要说,是连大华饭店一起出售,那就更值得了。
更重要的是,这幅地皮是在靖安寺路(南鲸西路)的上面,而且比起后世的百乐门的地皮更靠近南鲸东路。
大华饭店的地段,陈光良是有很深影响的。
首先,这个大华饭店的大股东,似乎是‘上海香港大酒店’,也就是嘉道理家族;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