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52节
第74章 狗咬狗
车行圈内传出一个重大消息:顾氏车行将‘大照会’车牌,估价为300大洋每块。
所有车行的老板都知道,顾氏车行作为黄包车行的老大,此举可谓一举两得;即提高了自己车行的身家,又成为公共租界的新牌照有力竞争者。
这边。
韩氏车行的韩延豹、志高车行的吴光朋,两人聚集在一起。
上次的‘五大车行联合’,如今已经土崩瓦解,因为其它三家车行根本没参加行动。
冯氏车行的冯敬涛还说得过去,毕竟一开始就已经表示不参加,认为手段太过卑劣。
但其它两家车行的老板,见到长江车行的雷厉风行手段后,立刻停止了跟进,因为担心‘两败俱伤’,后面导致韩氏车行、志高车行‘势单力薄’起来。
“吴兄,你怎么看这件事?”
志高车行的吴光朋,以足智多谋而善称,此时他得意的说道:“韩兄,这是一件好事。首先,你我车行都有几百张牌照,他顾竹轩抬高价格,我们也受益;其次,此次顾氏车行意图拿下交通科手中的牌照,说明顾竹轩并不是真的照顾陈光良,两人也有着利益冲突。”
韩延豹眼前一亮,说道:“那上次顾竹轩还帮陈光良说话,若不是他插手,今天长江车行说不定就倒闭了!”
显然,他后面所说的是自夸自大。
没有顾竹轩出手,韩氏车行、志高车行他们五家的联盟,首先就已经瓦解;
其次,有交通科和巡警方面的势力,长江车行已经稳居‘不败之地’;
最后,周兴高的手段,比韩氏车行、志高车行更高明一点,至少拼个鱼死网破没有问题,看谁先认输。
综合起来,没有顾竹轩出手,最后就是个‘三败俱伤’的局面。
吴光朋回答韩延豹的抱怨,说道:“据说,陈光良之所以在顾竹轩那里得到庇护,是因为陈光良在帮顾竹轩做事。但如今的情况来看,陈光良是不可能久居人下,所以现在顾竹轩要反过来打压陈光良。”
“明白了,原来如此.那我们这次要不要?”
虽然说,韩氏车行、志高车行都会向顾竹轩抽数,但实际上两家也已经‘摆脱’顾竹轩,他们的抽数表面上是一成,实际上各家都会故意报低营业额,真正抽数的数额大概只有5%的样子。
若不是考虑到顾竹轩手下那一批‘苏北人’,他们连5%都不想抽。
毕竟在沪市的苦力中,苏北人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七成左右总是有的。
吴光朋也怦然心动,思考片刻说道:“三百大洋一张牌照,也是值得的。不过,为了预防因此而得罪顾竹轩,我建议重新启动五家联盟,我们出350大洋一张,然后五家平分这批牌照。”
韩延豹怒道:“还带着那三个胆小鬼啊?而且价格还出那么高?”
吴光朋笑道:“老哥,现在是和顾竹轩斗法,五家联盟才有威慑力。我们要的是摆脱顾竹轩,而不是非要多吃下几个牌照。至于价格,350大洋也是值得的,我们最多每家多付500大洋(10张牌照),但却提升了我们每家车行原本拥有的两三百张车牌价值。合算!”
他们几家车行,虽然对顾竹轩阳奉阴违,抽数不按实际讲好的抽;但也面对着顾氏的各种打压,甚至是威胁。
如今,既然五家联盟有过第一次尝试,那么第二次尝试又未尝不可。
不过这一次,他们将矛头对向了顾竹轩,当然算是反抗!
韩延豹终于反应过来,说道:“还是吴兄会算计,只要战胜顾氏车行,就表明一个态度,我们五家车行战在一起,以后那个孙英杰再也不敢说来查我们的账了。”
下面的人总归不服的,凭什么要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拿出10%抽数给行业老大,这不是越来越让其做大么。
虽然说,他们这些车行已经算是小有势力,但这些年也只敢报假数目,和顾氏打马虎眼。
吴光朋说道:“对,而且这个抽数10%也不合理,只要我们五家联盟,并击败顾氏车行。那其它的车行,便会纷纷靠过来,届时我们再和顾氏讲数,将10%降低至5%。”
并不是说,全沪市所有车行都要向顾氏车行抽数(一共110家车行左右),但靠近闸北这一代的华界和租界,至少有二三十家会向顾竹轩抽数。
吴光朋和韩延豹在筹划的,可谓胆子不小。
李超匆忙赶到长江车行,向陈光良通风报信。
“疯了,这些车行的人都疯了,车牌一下子炒高了150大洋。”
陈光良笑着摇摇头,说道:“没疯,而是车牌本来就值这个价格,甚至在一两年内,一张车牌的价格应该能达到700大洋(实际750大洋一块)。”
试想一下:
就算是750大洋一张‘大照会’车牌,再加上一辆崭新的黄包车,也才850大洋。
一年收租300大洋计算(暂不计算税费、维修费、保养费等),三年也是差不多可以回本的。
而一年回报率在30%,加上牌照自身也拥有价值,故是不缺乏投资者的。
李超先是惊讶一下,随后很快反应过来,说道:“有道理啊!沪市人口增加,政权稳定,这各方面的资产都会增长,更不要说占据重要交通地位的黄包车牌了。”
这个年代,交通首选就是黄包车,占比份额非常之大。
虽然租界只有1万不到的‘大照会’牌照,但是要算数私人黄包车、野鸡车,那沪市人口的平均拥有黄包车率,是非常高的。
陈光良随后说道:“你替我稳住史密斯,就说我们有更大的诚意。”
李超没有问更大的诚意是什么,他信任的说道:“好,我相信史密斯对长江车行更有好感的!”
送走李超后,陈光良并没有将‘五家联盟’、‘顾氏车行’放在眼里,这个项目最终胜利者,一定是他。
不过在眼下,他却很有兴趣看到——五家联盟和顾氏车行相斗。
斗的越狠,陈光良越是高兴!
最后,他再来个渔翁得利,岂不是快哉!
另外一边。
顾竹轩、孙英杰也得知了消息,因为史密斯故意放出这些消息。
“老板,那些人对上次你偏袒陈光良有些不满,所以现在联合起来,用这件事来反抗我们。”孙英杰也算看出一点端倪来。
“哼”顾竹轩冷哼一声:“你以为他们平常就老实,谈好抽数10%,他们又有几个是老实的。”
有些事情,他岂有不知道,只不过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虽然他顾竹轩势大,但对于这种事情也不可能事事如愿,若是逼得太甚,他也担心和所有车行结下死仇。
不管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他都是有顾忌的。
他们捏死普通人,可能就是捏死蚂蚁一样简单;
但如果遇到悍匪,那也要退避三舍;
再如果遇到有势力的人,最多也就是来点阴的,但不会把人逼死在绝路,除非有把握斩草除根。
孙英杰说道:“如今该怎么办?”
顾竹轩也有些头疼,毕竟他要一口气吃下五十张牌照,所以再提价不太现实。
“你再走一趟交通科,和史密斯谈谈,我们的价格也可以出350大洋。”
同样的价格,顾竹轩希望交通科能选择更大势力的顾氏车行。
假设是巡警部门颁发牌照,那顾竹轩就拥有绝对优势。
只不过租界的交通科嘛,未必会买顾竹轩的账。
甚至是上至工部局,下至交通科,其实是不希望黄包车的牌照,太过垄断在大车行手里的。
“好”
第75章 人才加盟
‘长江地产’的执照下来后,陈光良便在报纸上打了一则找人广告:诚邀人才加盟,会计师一名、建筑设计师一名,待遇从优。
前来应聘的人不少,只是当看到简陋的长江车行基地时,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
陈光良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想法,他照常一个个的进行面试,但遇到自己钟意的,他便拿出最大的诚意。
“郭先生,你的工作履历非常不错,我希望你加入我们长江地产企业!”
郭德明心中对长江地产企业已经判了‘死缓’,但还是很客气的说道:“陈老板,我觉得我们应该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从目前来看,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长江地产企业只是一家刚入行的小公司,对我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陈光良点点头,郭德明这话没有说错。
但他非常希望这个在银行的分行出任过三年会计师的人才加盟,所以他决定抛出诱饵。
“郭先生,虽然我们是刚刚入行的地产企业,但我们第一个项目便是在愚园路的一幅15亩土地上,修建约45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这个项目总计投资高达20万大洋左右。”
“其次,正如你看见我很年轻一样,事实就是我从事商业仅一年的功夫,从月入十大洋的人力车夫,如今我已经坐拥200多辆黄包车的大车行,资产值达到8万大洋以上,我相信你跟着我做事,不会埋没你的才华。”
这两条一出,郭德明的脸色立即变化起来,一个大项目,一个有很传奇经历的老板,这就是不错的优势啊!
但接下来陈光良的话,更让郭德明怦然心动。
“最后,如果你加入长江地产企业,那么愚园路的这个项目,你可以拿利润的2%,并且每月还有保底薪水80大洋。”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再加上郭德明出任过银行分行的会计师,其薪水至少也是在100大洋以上的。
本身,这个年代的有本事人,薪水就是普通人的十倍、数十倍之多。
不像前世的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已经非常发达,哪怕是985211这样的大学生,出来工作三五年,薪水也不过是普通人的几倍而已。
另外,陈光良需要绑定这些人,因为他还算是外行。
一个优秀的会计师不言而喻,至少可以让他这个项目不会亏钱。
郭德明随后说道:“陈老板的条件,实在让我很心动。但我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不知道能不能了解一下?”
“请讲!”
接下来,郭德明问了关于项目的事情,陈光良半真半假回答了他。
反正是有这个项目存在,至于陈光良能不能拿出资金来投资,这不是主要的。
郭德明也只是认为,陈光良打算将这个项目进行分期发展,这样一次性拿出的资金,倒是符合陈光良现在的身价。
“我什么时候可以来上班,陈先生?”
“好,欢迎你的加盟,元旦后你来上班,我会和你签署正式的合同。”
“好的”
终归到底,是那2%的利润分成,打动了郭德明。
毕竟投资20万大洋的项目,2%的利润怎么也是四千大洋,当然郭德明也知道,这个利润是分批入账的,即从租金里面获得。
毕竟这个年代,地产商开发住宅,都是用于出租的。
1927年的最后一天早晨。
陈光良一身西装革履,披着一件呢大衣,带着一顶礼帽,走进长江车行的总行基地(分行基地在番瓜弄)。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