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81节
“好”
这一次,王左义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那些业主尽快出手给王氏兄弟,不然想卖也没有人买了。
时间来到6月,沪市正式进入夏天。
夏天是车夫们的噩梦,因为大家穿的是草鞋,甚至是光脚,所以路面上的高温很容易灼伤脚板。
而人力车夫更是从事体力劳动,汗水流淌个不停,自己遭罪不说,还会遭到客人的嫌弃和谩骂!
陈光良也过了一阵那种日子,所以算是深有体会。
但那又如何?
如今长江车行拥有1300多名黄包车夫,按照家庭基数2.6来算,相当于涉及到3000多人。如此庞大的体量,陈光良又怎么照顾得过来,所以就是人人发一双草鞋也是不可能!
好在入股的七百多名股东,现在的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陈兄,有好事情!”
李超脸上挂着笑容,工作日的白天突然造访。
陈光良以为是交通科又有牌,欣喜的说道:“什么好事情?”
随后,他给李超泡了杯茶。
“谢谢”李超随后说道:“史密斯科长有意将去年7、8月入股的牌照,卖给我们,价格当然是按照你们谈好的250元每张。”
D项目24张大照会、E项目60张大照会,足足84张牌照。
陈光良马上心算一番,84张牌照赎回50%的股权,需要花费21000大洋。
相当于这个项目是500元一辆车(含牌照)的成本,回本率就是在50%出头。
幸亏他当初将这个价格没有提高,如果是按照最后一次合作(50辆车)的价格——即350大洋一张牌,要赎回交通科50%的股权,相当于是700大洋一辆车(含牌照),那回本率就只有40%。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差价’基本上被陈光良个人吃掉!
“确实算是个好事情,这两个项目还算不错,回报率都在50%以上。”
李超稍作沉思后,说道:“如果你有钱,最好是自己买下这部分股权。这第一,这两批回报率高达50%以上一年,比后面交通科赎回的那五十张牌的项目高得多;这第二,若是再大规模招股入伙,这账目太过复杂,且每个月发红利麻烦。”
他知道陈光良有现金流,毕竟又是做地产,又是炒地皮,所以如此建议。
此时,陈光良也活动起心思来——长江车行几乎不会再继续扩张,毕竟牌照已经太贵,且距离三十年代就剩下一年半的时间(到时候竞争太激烈);所以如果他还追求这份回报率,无疑是现在将股权提高。
“可行,我马上筹集资金,赎回交通科这两个项目的股权!”
李超点点头,说道:“好,不急于一时,你慢慢筹集。我寻思是史密斯急着用钱,就想先套现一部分,毕竟这部分分红也差不多快回本了”
“嗯”
李超又说道:“对了,我升任交通科的副科长了,怕是以后这边不会来的那么勤了!”
此时的他,脸上露出一些兴奋的表情。
原本如果是普通职员,他肯定是宁愿来长江车行上班。但如今史密斯科长器重他,提拔他作为副手,这样一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陈光良也是一喜,说道:“恭喜恭喜.你放心啦,何向东、周兴高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边不是问题,你就专心做交通科的事吧!”
李超高升,对他是一件‘大好事’,后续如果更换‘三轮黄包车’,他也能说得上一些话,虽然是有限的。
“谢谢,说起来也是因为和长江车行合作的事情,我才算真正被史密斯科长器重。”
“那可不一定,你懂英文,又年轻,肯定是一种优势!”
李超在交通科虽然不是老资格,但流畅的英语,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都是史密斯器重的原因;而和长江车行的合作,不过是一个起因而已。
送走李超后,陈光良在办公室思索起来。
赎回交通科股权的项目,回报率一年是50%左右,不用两年就回本;但是对于陈光良来说,这个回报率依旧算是低。
要知道,他炒地皮一年涨幅都能达到100%。
所以这21000大洋,他都不太想动用手上的流动资金(两个地产项目的首批利润、车行分红)。
但去银行贷款的话,估计合作的两家银行也不太可能同意将其作为‘提款机’,不是贷款不了,而是时间上还需要缓缓,比如商业储蓄银行那边,总得还清一些账再考虑;至于金城银行,那边怕是只想给地产贷款。
不过陈光良很快决定,还是第二次动用‘流动资金’(第一次参股同昌车行制造厂的1.5万大洋)吧!
毕竟拿下这个项目后,他下个月的分红将达到9000大洋,代价是两个多月的分红而已。
下班前。
何向东带着一份账簿,走进来汇报道:“老板,本月的分红方案出来了.你个人的分红达到7360大洋,含商品批发部的收益。”
上个月初(5月),陈光良还只分到了4500多大洋,一个月后,陈光良已经可以分到7360大洋,增长太快了。
这是因为,5月份运营的100辆黄包车(大照会),股权全部属于陈光良。
而且等到下个月(7月),陈光良首先就会增长DE项目的50%分红,好像是1200港币左右;以及当初从王氏车行骗来的那批车(20辆)已经还款结束,可以分红;最后,自然是商品批发也会增长。
所以,陈光良才预计下个月能有9000大洋的分红。
“嗯,老规矩,还是从3号开始分红.对了,交通科的DE两个项目股权,准备卖给我个人。”
这件事,通知一下何向东,毕竟涉及股权的变动,何向东这个实权副总经理,有权提前知道。
何向东一听,也是很高兴的说道:“这是好事.我认为,后续不再适合‘招股入伙’,毕竟现在市面上的车牌已经昂贵,公司又无新的项目计划,所以交通科的股权老板可以全部收入囊中,毕竟这样更划算。”
他也不想再增加分红的‘繁琐程序’,容易出些小问题。
陈光良听得进去手下的建议,当即说:“行,反正也就是几万大洋的事情。”
何向东察言观色,随即提出一个建议:“老板若是资金短时间有急用,其实可以让车夫们的资金存在你这里,一年给个1厘五的利息,大家都会同意。”
虽然说有银行哪怕是1元都开户,但实际上做苦力者基本不会选择银行,也没有存银行的习惯。但手上的现大洋,又不太方便存放,毕竟住的地方人多手杂。
所以穷人那一点点微弱的存款,实际上基本都放在家中有人的亲朋好友手中,亦或者存在老板的手里。(好比是祥子,就把自己的钱存在雇主那里)
陈光良心动了一下,但很快又说道:“太麻烦,而且这一千多个苦力,又能凑出几个银子。算了算了!”
虽然以前他也这样操作过,在番瓜弄发起集资,但此一时彼一时,他不太愿意这样操作。
主要是,他手上现在也有钱!
“好的”
第107章 报纸
仅用两天时间,陈光良便筹集资金21000大洋,赎回交通科手中的D、E项目50%股权。这样一来,下个月也无需给交通科这两个项目的分红。
与此同时,长江车行也开始进行分红,一众股东喜笑颜开。
总有车夫询问‘何时再招股入伙’,但答案是比较让人失望的——鉴于目前大照会车牌已经高达450左右,长江车行暂无计划新增项目。
一时间,近一半的车夫是比较失望的,当然这只是短期性的情绪而已,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陈老板,现在长江车行怎么就不够买新车了呢?”一群车夫围着陈光良,焦急的问道。
陈光良是来简单派分红的,而这些车夫想必是来凑热闹的。
“各位,现在牌照费用实在太高,再加上长江车行已经发展得差不多,所以不再有购买新车的想法,请见谅!”
他还是非常客气的应对这种场面,也是他的一种人格魅力。
有车夫抱怨道:“我们就是知道长江车行会招股入伙,所以才辛辛苦苦积攒资金,还掺一两股。现在没有招股入伙,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存这笔钱了!”
又有车夫附和道:“是啊,这几个月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凑齐二十大洋,就指望着收点利息呢!”
大家纷纷有些抱怨起来,若不是有周兴高等保镖盯着,指不定闹出个大问题来。
这也能成为一种‘民怨’?
陈光良开口说道:“大家不要灰心,若是大照会车牌降下来,我们会考虑继续投资的。不过你们手中的资金,不妨存进银行,一年吃个8厘的利息也好。”
“我们才不相信银行,说不定哪天就把我们的钱卷跑了!”
“就是啊,要不存在陈老板你这里,你给个10厘息就好,省得我们麻烦了!”
“对啊,陈老板你是做生意的,要不我们把钱存在你这里,你给我们利息好啦?”
陈光良愕然,这钱是赶着往自己口袋送啊!
殊不知,这些车夫家里放着现金,实在是不放心。
所以原本是打算来‘招股入伙’的,如今也只能退而其次,希望陈光良手下。
“大家安静一下,这样我考虑一下,晚点车行会通知大家的。”
“好勒”
众人散去后,陈光良才朝着办公室走去,脑海里也在思考‘成立长江财务公司’的事情。
所谓‘财务公司’,实际上是金融公司,为将来成立银行做准备。
不行,还是太过麻烦,陈光良很快挥掉脑海里的想法。
成立‘财务公司’还是太早,但吸纳这些车夫手中的闲散资金,倒是很有必要,就当是帮这些人存着钱。
随后,他找来何向东并说道:“既然大家手中的资金不方便存储,我们长江车行就开通一个存放的功能,将钱存入我们的账上,每年可获得15厘的利息,十个大洋起放。你组织和宣传一下,我让人配合你的行动。”
名义上是存在长江车行,实质上是存在陈光良的个人账户上。
何向东马上说道:“嗯,保证宣传到位,每天的资金会及时向您汇报和准确入账。”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这些钱若是积攒起来,正好我们可以正式成为一家出租车企业,而且是正规的出租车企业,不用做‘抛岗’生意那么麻烦。”
成立正式的出租车企业,自然也是延用‘长江车行’的招牌,但需要寻找写字楼一间,以及拉一根电话线才像话。因为这个年代的出租车,电话叫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好的,我马上准备一下。”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愚园路西段的地皮从2300元每亩,涨到3100元每亩(有道契的情况);愚园路中段地皮也从3000元每亩,涨到4500元每亩。
就算如此,也还引起数个地产商的争抢,并不止王宪成、王俊成兄弟在收购。
这些是陈光良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过很快他释然。
首先,愚园路已经被划为公租界势力范围,是通过‘越界筑路’的巡逻权来决定的;
其次,愚园路已经成为公寓和高档住宅的理想区域,这里已经有数个新式里弄和花园式住宅;
最后,愚园路成为大家炒作的对象,形成一种盲目的跟风。
对于当前的情况,陈光良不仅没有遗憾,反而非常欣喜起来,毕竟他可是愚园路最大的‘地主’,坐拥足足63亩土地和2个地产项目的发展权。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