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92节

  岑冲芝高兴的说道:“陈老板看得上就行,听说西段有地皮业主,主动找你们合作,都被你拒绝了。没想到我这幅地皮,你们倒是入了法眼!”

  陈光良笑道:“西段毕竟算是偏远了一些,中段更有利。而且,岑老板这幅地,正正方方,很适合开发新式里弄,正是我们希望合作的对象。”

  有些话,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不然显得没有诚意。

  但也是个事实,上次王宪成提出的合作那副地皮,不算方正。这样的地皮开发起来,很是麻烦,毕竟新式里弄讲究的事‘鱼骨形状’来发展,对地皮形状有一定的要求。

  岑冲芝点点头,随后说道:“对了陈老板,就是你们建的时候,能不能建密一点,这样可以以后多收租嘛!”

  心黑啊,不过二十年后,你收哪门子租?

  陈光良说道:“这个得按照设计方案来,毕竟我们也要考虑环境,这样才不会缺客户租赁。”

  岑冲芝不在乎的说道:“还管哪些做什么,陈老板你也是地产界的名人了,不知道现在外面的房子紧缺到什么程度。”

  陈光良只得说道:“岑老板你想想,二十年后这些房子就是你的,哪怕你是拿来租给别人,但看着乱糟糟的布局,心情也不会好不是!这个你就别干预了,总之我给你建成一等漂亮的新式里弄,二十年后完整的交给你,你和你的后人再收租五十年都没有问题!”

  “哈哈,那就这样,晚点设计稿得给我过目!”

  “自然”

  祖传的地皮,卖也不是,但又不能总是空着。

  如今长江地产的地产模式,让很多拥有地皮的业主蠢蠢欲动,毕竟仅仅是租金,10年出头就可以差不多回本;更重要的是,二十年后还白得一幢幢房子。

  双方准备直接签署租地合同,不需要再试租几亩地,来分开开发。

  毕竟一年5500的租金,押一年,加起来也才11000大洋,长江地产挤一挤还是有的。

  长江地产的写字间里,陈光良正在和大家开会。

  “德明,你再安排一下,长江地产要租个写字间,在这里也不是办法,连个电话线都不好拉!”

  截止到现在,陈光良名片上的电话,还是印着长江出租车的电话,简直有些不像话。

  而如今,长江地产好歹有三个地产项目,还有一个地产顾问项目,不仅今年有着不错的盈利,就是以后每一年的租金,也是不少的。

  更何况,后续可能还会继续发展项目,岂能不搞个像样的办公点。

  郭德明马上说道:“行,我看也不要大,有个五六百平方尺就够,主要是电话线要尽快拉起来,不然很多人找我们还要上门。”

  那些买长江地产房的客户,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讲了,赚了那么多钱,好歹也拉个电话线。

  陈光良说道:“嗯,尽快去办好!”

  惭愧啊,谁叫陈光良的想法多,什么生意都想投资一把,所以资金市场短缺。

  接着,陈光良又说道:“这第三个地产项目,我们都是熟门熟路了,设计和预算都自己做做了,不用请建筑事务所。抓紧时间,这次13.5亩地皮,最好能出42幢楼。老规矩,设计稿和预算一出,马上登报开售。”

  陆元台点点头,说道:“嗯,42幢楼肯定没有问题,毕竟这幅地皮方正。设计方面,都是套一下图纸即可。”

  不讲究材料和质量(只需保证三十年即可),不讲究美观与豪华(只讲究整洁和方便即可),所以不管是设计,还是建筑施工,都是非常迅速的。

  就拿‘幸福家园’来说,今年12月份就能全部竣工,客户明年元旦后就可以考虑住进去。

  整个施工的工期,也就十个月时间。

  ‘阳光家园’就更快了,估计9个月时间就能完工。

  最后,陈光良叮嘱大家道:“长江地产目前只算是中小地产企业,虽然给外人的感觉是大地产公司,但我们也要明白自己的短板,那就是商业地产的缺乏经验。这一次,金城银行准备在南鲸路开发‘金城百货大楼(金城购物中心)’,是我们一次宝贵的参与经验,我个人将是这个项目的顾问,所以大家要好好学,以后争取我们自己盖商业大厦。”

  此话,顿时给众人打了鸡血一般,毕竟谁不想做大项目来的。

  “是,老板”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实际上他也内心复杂:既想着在沪市留下一幢‘建筑代表物’,等着他八九十年代重返沪市时,可以感触一番,亦或者作为传世作品;但又害怕自己的投资打水漂,毕竟不管是1937年后的经济崩溃,还是1949年后的分物业,他都会投资打水漂。

  所以,理智还是战胜一切,钱还是更重要,将‘金城百货大厦’作为一个顾问参与,已经算是不错了。

第120章 精明的哈同

  金城银行的程子康,通过一个月的调查、报告,终于得到总部的全权负责授权。

  当然在这期间,金城银行的创始人周作民也来到沪市考察,期间程子康还将陈光良介绍给他认识,大家聊的很愉快。

  最终,长江地产也到‘顾问合同’,这个项目总计可得顾问费5万大洋,当然是要分期付清的。

  期间陈光良也送上‘一份大礼’,那就是告知长江地产的第三个项目,将找金城银行合作。

  这样一来,金城银行相当于可以获得一笔‘固定的存款’,这笔资金就可以拿去投资金城银行自己的项目,毕竟要支付利息,当然也要为资金找投资渠道。

  这一天。

  陈光良陪同程子康,来到哈同办公的地方。

  哈同已经快八十岁,但依旧在工作,这第一是犹太人做生意基本如此——做到死,第二嘛大概是哈同没有亲生的子女。

  哈同的财富在三十年代,怕是能达到上亿银元。

  前世,据说其死后规定遗产由中国籍妻子(中法混血)罗迦陵继承(遗产税都高达1800万),罗迦陵死后养子女、内侄子女每人10万元,管家姬觉弥得到400万(隆裕太后赐给的太监),剩余部分哈同养子乔治得70%,罗弼得30%。实际上,这场遗产税官司足足打了16年时间,差点拖到新华夏成立。

  初见哈同,陈光良一眼就能发现其眼中的精明,心道这次谈判一定不太好!

  果不其然,当程子康提出租赁其土地时,哈同立刻坐地起价来。

  这一刻陈光良终于明白,犹太人为什么会遭到一场世纪灾难,他们是真的要赚走每一个铜板。

  只见哈同说道:“当前沪市的地价正在上升通道,我这个时候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你们,岂不是吃了一个大亏。所以让我来看,租金每年不能低于18万白银,租期为32年时间;租约期满后,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全部无偿归还我所有;承租人应使用最好之材料建筑新屋,总建筑费用不得少于45万两白银,其建筑蓝图须经我签字认可。”

  好家伙,一下子让租金涨了三万大洋。

  另外一方面,连建筑物上的附着物也尽数要归哈同,相当于捡现成的盘子。

  陈光良回了一句,说道:“哈同先生,你用未来的价格,来谈今天的租金,显然有些不合理!”

  哈同精明的眼神看向陈光良,随即说道:“比起陈先生的‘空手套白狼’,我觉得自己的要求很合理。如果不出意外,最先看中我地皮的,应该是陈先生的地产公司吧?”

  事前,双方的介绍中,哈同听到陈光良的名字,居然也知道是长江地产的老板,也是今年地产界最值得谈的企业之一。

  陈光良平静的道:“我可租不起你的地皮,但如果能在这幅土地上,多一幢美丽的建筑物,也是很美好的事情。”

  哈同不置与否。

  程子康虽然感觉条件苛刻,但毕竟事关他的‘功绩’,所以继续谈判道:“租金我们希望再降1万5大洋,也就是16.5万大洋。另外,租金不得因为他人他事之压迫而有所变更,该处动拆迁由哈同先生负责完成。”

  此时双方的谈判,基本上已经互相表达了‘底牌’。

  陈光良也在思考,似乎这个项目成功的希望很大:第一,租金比前世每年应该少两万大洋以上;第二,竣工时期能在沪市经济最好的1931年(大萧条还没有登录华夏);第三,购物中心的理念能起到一定的领先优势。

  这一次谈判,双方没有达成一致,但保留接下来谈判的意愿。

  看程子康的样子,租金17万他就会完全答应哈同的条件,甚至18万他最后也会答应。

  回去的途中,程子康询问道:“光良,你觉得怎么样?”

  陈光良当即说道:“可以的,不宜拖长时间,第一是明年行情会更好,哈同说不定会变卦;第二是我们也要抓紧设计建筑,争取在这一波行情中推出。”

  程子康抓着关键点,问道:“这一波行情,莫非你还认为这地产不会一直上涨?”

  陈光良摇摇头,说道:“谁知道了,反正这两三年总会涨的。对了,程经理,我想向你们大陆银行贷款10万大洋,抵押物就用长江地产第三个项目的未来收益,以及我打算用这笔资金购入地皮,亦可以作为抵押物。”

  只要能赚到钱,自然是尽最大努力借钱。

  而能借到钱的最大要求,那就是信誉,正好陈光良和长江地产就有信誉。

  他这借钱都不算夸张,后世有华资地产商孙春生采取‘连环借’的方式,在短短七八年间,资产便从几万大洋翻至四百万大洋;当然他也不是常胜将军,“一二八”和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席卷至华夏)令房地产暴跌,锦兴公司破产。

  陈光良的优势便在于,他可以选择在1931年抛售掉物业和地皮的资产。

  闻言,程子康说道:“光良,你只买地皮,不进行开发,这可不是长久之计。现在你本来就是一名优秀的地产商,何不加以利用手中的地皮,开发出一幢幢楼,不管是出租,还是售出,总比你单炒地皮的好!当然,十万大洋的借款没有问题,你和长江地产公司的信誉在这里。”

  此言一出,陈光良是听进去了,他发现似乎真的没有考虑利用自己的优势——坐拥一家优秀的地产企业。

  就以‘幸福家园’为例,当初地价也就值5~6万大洋(当然业主未必肯卖),建筑费18万,地捐2万,总计成本也就25万的样子,但他的总售价却高达55万大洋。

  哪怕到1930~1931年,地皮价格涨到1万2每亩(愚园路中段的优质地皮),地皮总价算18万大洋;建筑费和地捐不会上涨(甚至进口材料还会下跌,受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总成本也就是38万。

  但那个时候,一幢楼售价1.5万大洋都不是问题,总值能涨70万。

  想到这些,陈光良发觉——如果他将‘售期房(售楼花)’、‘分期付款’的方式,引进沪市,那么他旗下的那么多土地,岂不是足以让他的利润大增?

  售期房,可以让他不需要拿钱出来做建筑费,经济压力大减。

  只要在1932年前,将这些房子(按幢卖)售出,那自然利润滚滚而来。

  想到此处,陈光良眼睛明亮的对程子康说道:“程经理说的有道理,我后续会考虑的。”

  先将十万借贷下来,再投入到地皮当中去。

  后年,再考虑‘售楼花’、‘分期付(2~3年期)’推出,毕竟要到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干。

  后世在1930年,沪市建筑资金高达9000多两大洋,到了1931年,建筑资金则猛增1.8亿大洋,可见这时期的地产火热。其中,仅百老汇大厦就投资500万资金作为建筑资金,成为沪市最高最庞大的建筑单体。

  长江地产搬迁至靖安寺路(南鲸西路)的写字楼里,面积约800平方尺,一年租金1000大洋。同时,长江地产也安装了电话。

  至此,长江地产的员工也达到八人,基本都是有一定文化和专业技术的‘白领’。

  “老板,预算和设计稿都出来了!”

  郭德明和陆元台联袂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并递上一份资料。

  陈光良接过资料,先是说道:“南鲸东路那个项目,差不多要快谈下来了,这次我们长江地产是顾问,主要是我做金城银行的顾问,但长江地产也要跟着学习一下商业地产。”

  郭德明和陆元台脸上都是一喜,毕竟参与到这种项目中去,那是对专业水平的一个很好提升。更何况,今天长江地产或许还没有实力发展如此大的一个项目,但假以时日一定是可以的。

  “好的,这个项目我们一直有在参与,一定可以吸纳足够的经验。”陆元台随后说道。

  一开始,陈光良肯定也是委托长江地产去调查和勘测,所以这个项目确实大家一开始有参与。甚至,陈光良的很多想法,都会和大家一起沟通和讨论。

  陈光良接下来又说道:“另外,我打算以长江地产的名义投资一批地皮,需在租界的范畴,至少也是沪南那边靠近租界的地皮,大概有10~15万的资金。这个事情,你们也一起参与进来!”

  “好的”

  这一次,就以公司的名义来购入地皮。

  反正长江地产的股权百分百属于陈光良,而郭德明和陆元台只是享有‘租地盖房’项目的各2%利润来作为分红而已。实际上,也就是陈光良拿出一些利润,作为员工的奖金,仅此而已。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长江地产主要的方向,还是放在‘租地盖房’和‘商业地产顾问’两个业务上;当然收购地皮这个都不算业务,只算进货。

  随后,郭德明还汇报道:“老板,组建长江物业管理的事情,是不是该筹备了,还有一个半月时间,幸福家园差不多可以交付了!”

  陈光良恍然,合着还有一个业务要做,那就是‘物业管理’。

  不仅要做,这个业务还要好好做,毕竟做好了,那就是不仅赚钱,还增长势力。

  “对,可以组建了。像幸福家园一期这个项目,可以先投入4个安保,2个保洁,试用期半年时间,半年后,再开始收费。”

首节 上一节 92/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