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07节
这个线列步兵团,源自第一代格拉纳德伯爵,在十七世纪末组建的爱尔兰独立连。
他们本来在北美服役,并经历了莱克星顿战役,最后在波士顿围城战中表现不佳并被重创,在遣返回英国本土后,经过增补去年年初才来到印度。
这个团有两个正规营和一个爱尔兰应召营,全团两千六百人,战斗力其实还可以。
在北美表现不佳,是因为北美十三州有大量爱尔兰移民,他们不愿意与自己同族血战而已。
这个步兵团在此后的历史上长期驻扎印度,并在六十年后参加了臭名昭著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在英军攻打中山、广州、厦门和宁波战役中,他们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除此之外,英军还有一个从本地调来的普拉西炮兵连,装备七门各口径的野战炮。
以及一个军官全部是欧洲人的第二孟加拉炮兵营,装备十二门各口径野战炮。
这些英属印军主力约有六千人,哪怕就是除开其中两千人是临时强征的欧洲人渣,英属印军也有四千欧洲官兵,这和陈联得到的两千五百人情报,是大大超出的。
因此,这场战斗还没开始,双方都注定会给对方来一坨大的。
艾尔.库特爵士不知道莫皇帝把他最宝贵的近卫军给派来了,还以为来的只是中华帝国的二线部队。
陈联不知道英国从本土调来了皇家爱尔兰步兵团的两千八百正规军,准备也有所不足。
除了这主力六千人以外,英属印军还有精锐的本土步兵团-加尔各答卫戍军团三千人,以及孟加拉本土步兵第一团两千人。
作为本地人,英属印度军队早就占据了有利地形,这是加尔各答城外一个小山包。
艾尔.库特爵士将主力欧洲兵团六千人布置在了山包上,本土孟加拉团六千人则部署在两翼,合计一万二千人。
要说这支部队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们没有骑兵。
英军唯一的非正规骑兵团,被部署在了德里防备还没彻底倒下的莫卧儿王朝,而没有调回加尔各答。
此时英国人也还没拿下旁遮普邦,缺少由这些大胡子组成的大量关键骑兵团。
因此,当中华陆军在迈索尔骑兵的掩护下,穿过一片泥泞的沼泽地,抵挡孟加拉城外的时候,英军也没办法主动发起进攻。
迈索尔王国号称南印度普鲁士,虽然受限于阿三这个战力DBUFF,但其精锐骑兵还是有一定突击能力,艾尔.库特爵士可不敢当着这些骑兵的面随便移动步兵。
下午两点,中华帝国陆军列阵完毕,陈联海战不行,但陆战可是拿手的很。
他将振威军的线列步兵团和一个神电卫线列步兵营放在正中,一个神电线列步兵营后备。
其余射生营(轻步兵营)呈散兵阵散开,迈索尔的骑兵部署在两端。
不过从陈联这看去,只见对面部署在山包周围的英军旌旗林立,士兵皆穿红色上衣,黑色裤子,头戴黑色烟筒帽。
帽筒正中,线列步兵插着上百下红羽饰,掷弹兵为全白,轻步兵为帽正上方一根巨大的羽毛。
“扑母!”陈联咧了咧嘴骂了一声。
“不是说英国人是小陆军,战斗力一般嘛,可是这支军队,阵型严整,士兵高大,火炮布置得当,绝不是什么善茬啊!”
“damn!”几乎与此同时,英军指挥艾尔.库特爵士也大骂一声,因为在他这里从高处看出,远处的中华士兵分为两种。
一种头戴朱漆勇字盔,身穿红色鸳鸯战袄,在鼓点声中,数千人如一人一样前进后退,连转弯都能以一人为中心,上百人如臂指使般移动。
他们歌声嘹亮,燧发枪上的刺刀闪闪发亮,显然战意极为高昂,训练非常到位。
而另一支队伍,身穿浅色上衣白色短裤,军服与欧洲相似又略有不同,头戴一顶非常好看的白色毡帽,冒顶红色璎珞随风飘扬(改进型范阳帽)。
这支队伍自从出现在战场上后就没有发出多少声音,士兵三分之一警戒,三分之二蹲坐,显得极为放松。
艾尔.库特爵士不安的摇了摇脖子,对身边的贾尔斯.斯蒂伯特中将低声说道:
“那支浅色军服的军队(振威军)让我很不舒服,他们让我想起了沙皇的灰色牲口。
而那些戴着红色铁盔的,就像是一把已经被握在手中的双手阔剑一样锋芒毕露。
贾尔斯,你一会要做好重大损失的准备,他们进攻一定非常凶猛。”
此时,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打造下,沙俄的军队已经有一些名声了,欧洲人普遍开始把俄国当成了一个次等列强。
贾尔斯.斯蒂伯特中将不由自主的咳嗽了一声,看着那一片比英军还要鲜红的充满活力的军队,他稍微有些不安。
情报肯定有误,这他妈绝对不是什么中华帝国的二流陆军,这应该是中华帝国近卫军。
但斯蒂伯特中将不能这么说,这时候说,除了扰乱军心,不会有其他的作用,于是他在干咳一声后,点了点头下去指挥了。
“让莫善宗去,打中间的主力,试试这些人的成色!”陈联眼见部队到齐,率先出招了。
如同嘉定陈家中,光字辈是嫡系,成字辈是陈上川堂兄弟远支子孙一样。
莫家中,公字辈是莫家嫡系,善字辈是雷州半岛海康县的同宗远支出身。
莫善宗接到命令,立刻就率领全营出发了。
他是近卫羽林左团的营千户,他手下这八百人全部是射生军(猎兵),一半装备了配米涅弹的飞将军1777线膛枪,一半是克敌1775线膛枪。
“这是轻步兵,让齐柏林中校出动。”艾利.库特爵士一下就看出来对面的成色了。
不单因为射生军的朱漆勇字盔上飘扬着青色的翎毛,还因为他们摆出的是标准猎兵散阵。
艾利.库特爵士稍微有点遗憾,要是他有一支骑兵,哪怕就是一个营五百骑也行啊,那么对面肯定就不敢这么大摇大摆的让轻步兵上前。
‘嗒嗒嗒嗒嗒嗒!’前进的射生军(轻步兵)中间,军乐团的鼓手急速敲响胸前的军鼓,平白为这战场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
四百米,英军还在前进,但中华军已经开火了,米涅弹正处于它最好的划时代上,把线膛枪的装填和射程都往前推了一大截。
一个英军轻步兵正在迈着轻快的步子前进,当看着四百米外中华军开火的时候,还裂开嘴无声的嘲笑了一下。
可是下一秒,他忽然觉得一股大力从嘴上猛地撞来,英军脑袋被这股大力推的猛然向上一甩,嘴巴里的牙齿混合着血肉,刷的一下飞上了半空。
同时,细细的米涅弹穿过他的口腔后,飞速从脖颈穿过,顺带打断了他半截颈椎,英军踉跄了两下,软软的倒下了。
几乎同时,另一个英军轻步兵猛地往胸口一摸,因为他感觉刚才好像钻进去了什么东西。
随着这一摸,鲜血哗啦啦的开始喷涌了出来。
这是弹孔!
已经开始呼吸不畅,双腿发软的英军向着周围惊恐的看了一眼,他还以为是同袍打伤了他。
可是随着他的视线望去,在不断啪啪啪的响声中,到处都有人中弹。
吧嗒,英军手中的线膛枪掉到了地上,他不明白,四百米的距离上他是怎么会中弹的。
呵呵,四百米算什么,历史上张桃芳能用栓动步枪在八百米上裸眼瞄准。
一分多钟,出击的英军轻步兵就倒下了二三十人。
好在齐柏林中校经验非常丰富,他没有固执的让士兵上去送死,而是吹响了口中的铜哨,通知士兵们撤退。
这些中国人有古怪,先不打了。
抱歉,今天孩子初中报名,老虎是插队进去的,麻烦事一堆,欠一章我这几天想办法补
第511章 小英帝国,你们的武器落后了
“中国人肯定是掌握了一种新式步枪。”
贾尔斯.斯蒂伯特中将很快做出了判断,但他没想到是子弹革命式的跨越,而不是步枪。
“但四百米还是太远了,他们能造成杀伤,却不能造成大规模杀伤。”
这个判断也没错,刚才英军挨了一顿点射,起码六百发子弹才打死打伤四十多人,明显还是因为隔得过远,导致准确度大幅度下降。
齐柏林中校点了点头,“但这些人一定是中华帝国的精锐,因为他们没有一冲动就过来进攻我们的主力,而是很淡定的在原地等待。”
“所以,约翰,快速靠上去,在两百米的距离上跟他们对射。
中国人使用线膛枪不过才几年时间,他们不可能比我们更娴熟。”贾尔斯.斯蒂伯特中将沉声命令道。
齐柏林中校则很快点了点头,他知道斯蒂伯特中将还有一句话没明说。
那就是要是不能至少做到可以与对面的轻步兵对射,那么线列步兵就无法出击,加上对面还有骑兵,这一仗就输定了。
虽然本来也没指望能大胜,但也不能被打崩啊!
“快步上前!快步上前!”齐柏林中校大声怒吼着,手下的轻步兵斜举着装填好的线膛枪快步向前。
‘啪啪啪啪!’四百米上下,枪声如约响起,七百英军轻步兵不断有人扑倒在地上。
但齐柏林中校观察了一下,可以接受,比上次伤亡大一点,但也就五六十人。
等老子靠近了,你们就完蛋了!
齐柏林中校恶狠狠的想到,一定要让那些中国人尝尝英格兰快枪手的厉害。
他自信能在战场上达到一分钟一发开火速度的英格兰快枪手,一定会在射速上超过中国人一大截。
莫善宗也咧嘴笑了起来,要是没有米涅弹,英军的六十秒/次确实要比羽林近卫快。
但有了米涅弹之后,羽林近卫的射生手能达到两分钟三发(四十秒/次),某些神射手甚至能做到三分钟五发(三十六秒/次)的速度。
别小看只多了这么一二十秒,那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很可能就是天差地别,阴阳相隔了。
‘啪!’终于到了两百米上下,一个还没喘匀气的英军轻步兵抬手就是一枪,直接把一个羽林近卫给打倒在了地上。
‘噗通!’他身边也传来了倒下的声音,一个英军轻步兵被两百多米外的另一个羽林近卫给打倒了。
“你这中国狗屎,你马上就死定了!”刚刚击杀一人的英军轻步兵大声怒吼了起来。
在战吼中,他的肾上腺素狂飙,装填速度不是一般的快,起码提高十秒的装填速度。
只可惜,在他将用鹿皮包裹的铅弹使劲捅进为了避免漏气而专门设计的小小枪管中,并将压实的通条取出来的时候,他突然感觉脑袋就像是莫名其妙大了一圈一样。
通条当啷一声掉到了地上,额头喷涌出的鲜红血液,热乎乎的流满了轻步兵的脸。
米涅弹的弹头比较软,所以没能将他的脑组织完全破坏,子弹卡在了前额头骨中,轻步兵并没有立刻死去。
他尝试举了一下手中的线膛枪,但这个平日里非常轻易的动作,已经完全无法做到了。
不过由于隔着两百多米,对面的羽林近卫以为没打中这家伙,顿时吓的亡魂大冒。
在以为自己马上要看见他太奶的那一刻,这个羽林近卫也肾上腺素狂飙,没到四十秒就装好了。
‘啪!’这一枪,米涅弹直接从摇摇晃晃试图举枪的英军轻步兵胸口钻进去,把他的心脏直接打出了一个大洞。
英军轻步兵终于撑不住了,他身体一软,大头朝下直挺挺的栽倒了。
看到敌人终于倒下,羽林近卫长长松了口气,这时候他才发现,裤裆里面已经湿漉漉的一片了。
原来在他没注意到的时候,尿道括约肌已经帮他释放了积存的水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