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95节

  “大汗的雄鹰们,把那些篡逆之徒都拉过来,本王要用最健壮的马儿,为他们送行!”

第676章 你们这是害苦了我啊(迫真

  秃鹫盘旋,野狼嘶嚎。

  马拉板车上拉着横七竖八的尸体,引的天上秃鹫追着盘旋,而就在马车走过的两边,杀人还在继续。

  不过现在杀的不是门徒,而是哈萨克叛徒和哈密、吐鲁番的叛徒。

  一堆堆叛军被分割成小块围在路边,博罗特汗的人则被带过来指认,每找到一个叛乱骨干分子就当场一刺刀捅死,没有人比博罗特汗更清楚哪些人是大玉兹的叛徒了。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杀戮也开始变得无趣起来。

  原本还有人变着法的折磨,后来士兵都杀麻木了,找到了都是直接刺刀对着胸腹乱扎几下,然后扔到路边等血流干净后被板车拉走。

  人杀的差不多了,李献文也从迪化赶了过来,一方面要组织清扫,因为罗思举只带了几千人追击,途中许多跑散的叛军,根本没来得及清剿。

  另一方面,虽然这一次门徒被堵在天山中,至少没了一万余人,但剩下的还有六万多人,他们怎么办,是继续杀光吗?

  “大王,臣觉得没有必要继续杀了。”让人意外的是,第一个起来否定继续杀的人,竟然是有杀神称号,在西宁城下一个人就干死一百多叛军的毛祥新。

  “大王,臣到准部五年,唯一的感觉就是能懂汉话的太少了,至于真正的汉人,那就更少了。

  咱们带来的汉人虽然可以在当地娶妻生子,但生活久了,不可避免就会受到另一半的影响。

  在远离中原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会让下一代对国家和朝廷的归属感不强。”

  毛祥新混得不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好学,早就摆脱了文盲的标签,可以算是西北军高级军官中的文化人了。

  “而这些逃来的门徒,他们实际上就是信教的汉人,小白帽一摘,跟咱们没多少区别。

  在中原这些人不算什么,但现在是在准部,他们适应了这里的水土,那就是很宝贵的资源了。”

  李献文当然明白在准部一个适应了水土的汉人有多宝贵,他只是有点担心。

  “西北门徒中,能改造的已经留在河西陇右成为大虞百姓了。

  些许桀骜的,则在你们回良三十六姓中,而这些跟着祁守一走的都是相当顽固的,他们还能用吗?”

  “能!”毛祥新非常肯定的下了一个定义,“因为其中最顽固的,已经死了,剩下的六万人,是他们在撤退途中,已经扔下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妇孺,少部分青壮也是想要护着家人,不愿意再继续给祁守一他们卖命的。

  这些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抛弃,再是虔信,也应该有所悔悟了,且就算不悔悟,咱们又不是拿他们当自己人看。

  臣建议,挑选青壮让他们改信白莲宗,扣住妻儿老小留在准部,让他们跟着去打回部。

  没有男丁在身边的,通通婚配给汉人为妻,十岁以下孩童也分配下去,十岁以上让王府教养。”

  李献文点点头,又看向了他左侧的梁克行,这是两南总督(广南、日南)梁文英的长子。

  梁文英是昔日李献文麾下的主要战将,娶了李献文的唯一的妹妹,因此梁克行就是李献文的血亲外甥。

  梁克行对着自己大王舅舅点了点头,“臣也同意毛镇守的意见,这军中勇士譬如利剑,除了要随时打磨以外,还要省着点用。

  人杀多了总有厌倦的时刻,所以没必要让他们对妇孺动刀。

  咱们要杀人,也应该多杀武吉别克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和最大的威胁。”

  看到有人开口了,另一个回良人高姓首领,来自陕北延绥来李献文乡党也跟着说道:

  “臣也赞成,咱们现在回良人已经有四十余万人了,可男多女少,要是吸收了这一批,把他们信教的臭毛病改过来婚配下去,那么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有,可就大事已成了。”

  李献文这会有点咂摸出味道来了,这些家伙在正常提供意见以外,还话里有话啊!

  他们这是奔着要把这几万门徒妇孺吃下去的方向走的。

  可是回良人已经有几十万人,还吃下几万妇孺,又准备抓捕大量武吉别克女人,这是准备干什么?

  “罗天相,你来说说,你们准备干什么?”李献文把手一点,直接让最不善伪装的大肥象出来说话。

  罗天相挠了挠头,有些敬畏的看着他昔日的大王,又看了看那些一脸便秘神色的同僚,吭哧半晌后,他还是说不来假话,于是把心一横,直接说真话了。

  “大王,咱们自西北平乱战开始,就跟您老人家了,一路西行数千里,总是觉得心上心下的,想要个准话。”

  李献文懂了,这些人是想在西域生根了,他自己也确实感受到了这股风气,但没怎么理睬。

  因为他李献文是谁?

  是大虞朝的真正股东,是开府的郡王,是驸马都尉,做过帝国首辅也就是现在的丞相。

  他这种身份的人,吃撑了才会选择在准部落脚啊!

  是关中的小米不养人,还是江南的花花世界不好玩,亦或是广东叉烧不好吃?

  他闲得蛋疼才在这边荒之地做大王呢,有什么好当的,哪有去当大虞朝的中山王舒服。

  不过,这么多人跟着他李献文,为他办事,流血卖命,李献文就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需求。

  “大王,我们这些跟着您的西北官,已经很难回到朝廷中去了,朝廷那一套,根本就不适合我们。”

  毛祥新早就感觉到了李献文的退缩,于是立刻趁李献文还没表态的时候,先来堵住李献文的退路。

  “而且河西陇右乃国家之地,是我汉家龙兴之所,肯定不可能长期由宁夏王府治理,回归正常的行省模式不过是早晚的事。

  唯有准部与回部,陛下肯定愿意以黔宁王沐英故事,以血亲王爵镇守,教化当地。

  而且臣还建议大王不要准部,而是把准部换成这里。”毛祥新直接在帐篷里的地图上指了起来。

  “费尔干纳盆地,这就是一个西域的关中平原,目前不算富庶,是因为武吉别克人无能。

  他们掌握着这样的宝地,竟然连水利设施都修不好,以至于夏季冰雪融化就形成洪涝,冬季干旱又人畜饮水困难。

  此地若是给我们汉人,立刻就能成为咱们在河中和西域的天然堡垒。

  到时候把这盆地里面所有的外人都清除出去,只留下几十万汉人,让咱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入则为国家镇守边陲,使河西陇右再无妖化之忧。

  出则恢复昭武九姓,拣选白、石、米、曹、康、安、薛等姓赐当地土人,以夏君教化之。”

  “你们,唉,你们这是要害苦我啊!”李献文叹息了一声,满脸的不愿意。

  这可真不是矫情,而是李献文就是这么想的,他这身份,来这做边荒大王,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确实称得上一声害苦。

  “大王,您就可怜可怜我们这些人吧,咱们征战一辈子,老了总要给自己找个好地方落脚吧。

  河中有几百万蛮夷,没有您这样的主心骨在,我们成不了事啊!”

  谁说大肥象没有心眼的,他心眼多着呢,顺着毛祥新的话,就开始了道德绑架。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西北军这么多人,很多都是老杀才,类人群星,没有李献文坐镇,光是利益分配方案就整不出来,搞不好他们自己都得先打起来。

  罗天相这一套半劝进,半道德绑架的操作一搞,其他人立刻涌上了上来抱着李献文的大腿嚎哭出声。

  唯一没动的就是罗思举和梁克行,前者是朝廷挂了号的,离开西北军也是前途无量,后者作为外甥,要是敢来这一出,李献文能大嘴巴子扇他。

  “唉!”我们的李大王心里苦啊,千躲万躲,还是躲不过去,他知道自己还必须同意,因为此时已经不是汉唐时期了。

  汉唐时期,关中富甲天下,河西陇右也是数得着的好地方,那些在关中以及河西陇右府兵家庭为了保住价值千金的土地,就必须要把多余的儿子打发出去,去西域为朝廷效力。

  同时,去西域效力,也是一桩很赚钱的买卖。

  因为那时候丝绸之路兴盛,在西域赚的钱,可以通过商队带回家。

  哪怕有朝廷抽成,官员上下其手,但一块银元也至少可以回家四十铜角,家族有点势力的,甚至可以回家最高六十铜角。

  但是现在呢,关中都快被边缘化了,更别说河西陇右,且全国上下到处都缺人,西域实在缺乏吸引力。

  至于丝绸之路,那都是上千年前的老黄历了。

  而没了丝绸之路的沟通,士兵们在西域发了再大的财,也只能靠自己携带,能有多少带回家不说,要是万一有个好歹,直接就便宜别人或者埋黄沙了。

  这就是罗天相说的心里没底,现在的西北军四万将士和十数万回良人,非常渴望把他们获得的好处,落到实处。

  那么,就没有让李献文从坐镇河西陇右的宁夏郡王,变成坐镇西域的夏王,更能保住他们利益的了。

  

  所以,李献文没得选择,要是他不当这个边地之王,虽然不至于马上指挥不动军队,但军队的战斗力,肯定会立刻往下掉一个大台阶。

  我刀口舔血得来的好处根本无法落实,谁还给你卖命呢?

  是以,沉默片刻,在所有中高层军官渴望的眼神中,李献文点了点头。

  立刻,欢呼声从帐篷内直冲到帐篷外面,得知发生什么事情后,陛下万岁,大王千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献文苦笑不已,想来历史上那些被安上跋扈和心怀不轨的外出之将,很多都面临过他这样看似可以选,但实则没得选的境地。

  好在李献文面临的情况不同,因为皇帝也早就想他就藩西域,只是觉得已经驱使他的这姐夫太多,不好开口而已。

  现在自己主动上书请封,想来皇帝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同时,大虞朝的体质,也不至于让他李献文有什么功高盖主的可能。

  因为大虞朝真正的战斗力,不在于几千几万的强兵,而在于江南、岭南、辽阳的煤与铁。

  “你毛祥新看起来谋划已久,那你说说这个藩应该怎么立?

  孤好给陛下上奏折,能不能就藩此处,不在我,而在是陛下,须得有计划方能打动万岁。”

  毛祥新点了点头,他确实就是谋主,大王哪怕有点气要对于他撒,这是正常的,不撒气他才害怕呢。

  “臣建议大王就藩之地,不要包括准部。

  因为天山以北富饶,多有土尔扈特、和硕特、西僰等族,汉人这些年也迁移了不少,有朝廷直辖的条件。

  大王要是争取,陛下心中肯定不喜,外朝罗相爷那里也会阻止。

  而回部则不同,正需要强藩镇压,同时臣也早为大王选好了费尔干纳盆地为基。

  日后就藩就在这两地,在安集延和喀什各建王府,两处巡回镇压。

  且臣在新唐书上得知,喀什以南的于阗,曾是汉家忠臣,有国王曰李圣天,在天朝失了河西陇右后,还坚守汉家,以中原之甥自居。

  今芙宁县主已在皇太子身侧,大王与皇室也将有甥舅之情,更兼姓李,这简直就是天命大王,要坐镇于此啊!”

  虽然已经快五十岁了,李献文仍然听的心潮澎湃,他这会想想,就在西域边陲做一个称孤道寡的黔宁王沐英,似乎也不错。

  毛祥新有句话没说错,不管从朝廷还是私人方面来看,他李献文就该坐镇此处,为国家守卫边土,教化百姓。

  “尔等下去吧,各自按部署行事,我立刻上表陛下,奏对此事。”

  。。。。

  就在李献文初步同意移藩,同时又给他次子李兴泰拨了两千骑兵前去协助的时候,库尔勒的战斗,已经结束了。

首节 上一节 695/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