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228节

  “不单单如此!”

  张允修毫不客气地说道。

  “白银少了定然会‘银贵钱贱’,市面上的铜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铜钱在百姓手中,白银在富商士绅手中,此消彼长之下,爹爹觉得会如何?”

  “这”

  张居正开始没有什么底气了。

  张允修再上前一步:“爹爹着力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为赋税,岂不是更加助长此风!

  如此下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粮食,收到的是不值钱的铜钱,又要交予债主田息,又要负担朝廷赋税,还要受士绅豪强盘剥!

  百姓们活不下去了,朝廷自然也收不到赋税!

  爹爹还觉得没问题么?”

  以张居正的视角来说,一条鞭法绝对是解决明朝经济危机的良策。

  可是以后世人的视角来说,一条鞭法不过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也埋下了一个祸根。

  这自然不能怪张居正,你如何期望一个古人,以经济学深层原理来看待问题?

  更何况,大明这些年来一直有巨量海外输入白银,谁又能够预见,不久的将来,将爆发一场“白银危机”?

  大明赖以为继的白银,被猛然间切断。

  外部没了输入,内部也少了流通。

  大明朝就会像是一个断了营养液的病人,在病榻之上苦苦挣扎。

  然而,越是流年不利,士绅权贵们便越囤积白银。

  顾炎武曾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藏银百万,不肯市一椽”。

  囤积到什么程度?吝啬到什么程度?

  就在李自成攻城之前,崇祯还以哀求的口吻,让大臣们纳捐饷银,却仅收来二十万两。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朝廷官员士绅权贵手中,足足搜刮出七千万两银子!

  可以说,大明朝亡就亡在缺银子上头。

  听完张允修这番话后,张居正怒意全消,取而代之的是迷茫与困惑。

  “难道老夫错了?”

  他坚持数十年之久,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杀头风险打压皇帝,肃清一切反对者,为得不就是让大明中兴?

  这些年来,“考成法”“清丈田亩”“一条鞭法”接连推行。

  朝廷岁入以日剧增,好不容易有了中兴之气象。

  可这些东西,似乎又成为了大明灭亡的祸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是爹爹错了。”

  张允修摇摇头说道。

  “而是时代洪流如此,人地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已然是积重难返。

  若想要变革,就不单单有一条鞭之法,还要有非常之法加以辅佐,给予我大明朝改天换地的机会!”

  “非常之法?”张居正紧紧蹙眉,脑袋里头想到了很多。

  张允修则是背着手,十分认真地说道。

  “吾之拍卖会,便是此法之践行!”

  一瞬间,张居正原本迷茫的眼眸里头,突然又冒出一团火来。

  弄了半天,原来还是“拍卖会”?

  这小子便是编出这些东西来,给他的拍卖会开脱!

  他从未有这么生气过,怒喝一声说道。

  “臭小子!这等事情岂容你戏耍!老夫今日便要清理门户!”

  说话间,张居正便跳将起来,带着积攒得怨愤,一脚朝着幼子踢去。

  “当啷”地一声,椅子被踹翻。

  好在,张允修身姿矫健,才堪堪逃过一劫。

  他不由得有些尴尬说道。

  “爹爹请听我解释。”

  “老夫不听!尔这孽子,无君无父之辈!”

  大堂之内,张居正抄起自己不慎掉落的鞋子,便朝着幼子追打起来。

  张允修在大堂桌椅之间闪转腾挪,嘴里不断解释说道。

  “爹爹!诶呀~你莫要冲突,且听我再慢慢道来!”

  “老夫不听!尔给老夫站住!”

  见对方蛮不讲理,张允修也怒了,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老匹夫!再这样下去大明便要亡了!”

  “老夫让你说!”张居正猛地将鞋子朝着幼子扔去。

  “咚”地一声,鞋子将桌案上的茶水打翻。

  张允修四处逃窜,嘴里还断断续续地说道。

  “拍卖会乃是其中手段之一,为得便是让士绅商贾们将银子吐出来,市面上银子才有流通!你这蠢笨的老匹夫,这也不懂么.”

  “休要聒噪!”

  “还有便是要开源节流!让市面上白银多起来,缓解通货紧缩,保障白银与经济运行需求的平衡。

  再同时提升生产力,货物与白银相辅相成,大明经济方能复苏。

  最后再开拓海外市场!以海贸激活经济循环!老东西!你根本没好好读我的《国富论》!”

  一路追打下来,张居正已然上气不接下气,可却沾不到逆子一点衣角。

  他扶着桌案直喘气,光着脚丫子,用另外一只鞋子指着张允修骂道。

  “又是那经济学之理,提升生产力?哪有那么简单!出海寻访黄金洲?寻访银矿?虚无缥缈,你让老夫如何信得!”

  张允修脸上愣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自己确实知道正确的道路,可让古人理解,这条路是对的,那可太难了。

  毕竟张居正又没有看过历史,贸然提出出海,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什么都没有,你跟他说海外有黄金,鬼才会相信你。

  所以张允修想了想说道。

  “爹爹不信,我却有更为实际的办法。”

  他笑了笑。

  “爹爹可收到应天巡抚殷养实的来信?”

第208章 这是王安石的青苗法?

  “来信?”

  张居正愣了一下,突然想到白日里刚到文渊阁的书信。

  他皱眉说道。

  “你是说南直隶织造一事?”

  “殷巡抚有来信,向我请教经世致用之法,想来南直隶那帮士绅商贾唯利是图,要将当地祸害得不成样子了。”

  张允修背着手,依然是怡然自若的样子,跟一旁头发披散,光着两脚的首辅大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挑了挑眉毛说道。

  “爹爹既然还不信我,我便给爹爹瞧瞧,我这开源节流之法。”

  “逆子!你真当江南士族这般好对付?”张居正却是不以为意。“本次南直隶织造一事,乃是与‘量弓案’,一并算之。

  那里不比京城,天高皇帝远,你还想用藕煤的手段,断然是动不了他们分毫。”

  他第一个念头便想到了,先前张允修利用藕煤的生产,将晋商给打得丢盔弃甲,以至于这几个月以来,京城里头晋商都没了踪影。

  张允修的手段确实看起来很是神妙,可后续张居正分析想来,幼子乃是握紧了供需关系,并且打了个信息差,最为关键是把握好“入场时机”。

  此间种种聚合一起,共同促成了成功。

  可这一次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况且.”张居正眼神深邃地说道。“南直隶自古便是桑蚕棉布重地,汝去何处寻那么多蚕丝棉花,没有生产资料,你如何去跟他们斗?”

  “生产资料?”

  张允修瞪大了眼睛,却不想有一日能从老爹口中听到“生产资料”这四个字。

  张居正捋了捋胡须说道:“你却觉得老夫不懂经济学?你那经济学比之《周易》《道德经》要浅显许多,莫要太得意忘形了。”

  想来来,这些日子以来,张允修锋芒毕露,给老爹的刺激有些大。

  张允修摇摇头笑道:“那依照爹爹之见,如何解江南之困?”

  听闻此言,张居正于大堂内踱了两步,却发现脚底有些冰凉,转头想要寻觅一下另外一只鞋,竟已然是不知所终。

  他面上有些尴尬,抬手捂住嘴,咳嗽了一声,神色凝重的样子。

  “所谓‘物稀则贵,物丰则贱’‘需盛供寡,利趋商贩’,与北直隶不同,江南豪绅们有不同路子。

  江南富足,饥荒少上一些,然江南手工业繁盛,诸多平民百姓依靠工坊过活。

  大水冲毁桑田,这些人便趁机抬高物价。

  百姓又失去生计,市面上劳工众多,这些人便趁机压下工价。

首节 上一节 228/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