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大明:伴读万历,我爹张居正! 第72节

  甚至觉得,这“现代医学”似乎真的有些东西?

  遵循张允修的指示,这几日仁民第一医馆,在门口打出了牌子。

  “自今日起,对于来往病患免费发放口罩,对于家庭困难之病患,一律只收诊金五文钱若愿参加实验者,每日提供治病期间的住宿伙食.”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消息一出,让原本还秉持观望态度的百姓们,顿时坐不住了。

  而今京城之内,确有一些医馆开设赈济,免费为百姓们诊治,可就算是加上惠民药局,面对京城数百万百姓,也是杯水车薪。

  在此背景之下,诸多医馆便也只能随之涨价,他仁民医馆竟然敢降价?

  据说仁民医馆发放的口罩,外头材质乃是麻的,里头仅是一层细棉,戴上去里头还会吸出一些碳粉,将佩戴之人的脸上弄得一片漆黑。

  医馆大夫说口罩能防治疫病,少有人相信。

  可从这医馆痊愈的百姓,要远远超过京城任何一家医馆!

  最为关键的是,他免费啊!

  至于所谓“实验”,除开一些实在付不起诊金,吃不起饭的苦命人,还没有百姓肯去成为那炼丹的耗材。

  消息打了出去,张允修也并不奢求让全京城的百姓都趋之若鹜,他心中很清楚,即便是仁民医馆这个体量,想要救治全城百姓,也同样是天方夜谭。

  而张允修的目标只有一个,那便是守好这咸宜坊的一亩三分地,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打个样。

  最为关键的是.

  “对,便挂上这招贴,上头的字一定要大,要鲜明,最好用朱砂笔写上斗大的字体。”

  张允修叉着腰,对着提起朱砂笔写字的杨济时指导说道。

  “恩师.”杨济时看向那文案,不由得脸上有些怪异。“这会不会有所不妥?咱们不是要救助百姓么?怎么反倒开始收银子了,还搞了什么贵宾服务,优先享受治疗以及最为昂贵的药材。

  岂不是本末倒置?”

第72章 倒张大势也!

  原来,在那淡黄色厚实桑皮纸上,朱砂毛笔写出一排醒目简单的俗体字。

  “若为公卿贵人,缴纳银两,可先行享受贵宾监护服务,配备专属医侍照料,优先接受医馆资深大夫治疗,采取优选药材.”

  张允修板起脸说道:“咱们确实是要救助百姓,可没说不收贵人们的银子啊?

  朝堂上这些蛀虫,各个嘴里仁义道德,实则比我张允修要有钱多了!钱留在他们的地窖里,小妾的床榻之下,不如交予我兼济天下!”

  杨济时打了一个哆嗦,他总觉得张允修对于权贵豪绅有着独特的怨念?

  明明他爹便是这大明朝最为势大的权贵。

  他又有些担心地说道:“若是这些贵人滥竽充数,想要享受穷苦百姓的医疗呢?”

  张允修一巴掌拍在杨济时头上,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为师近来教你的都忘了么?咱们将口罩弄得劣质些,佩戴上后弄得一脸黑灰让穷苦百姓接受治疗之时,要受医馆管教和监视?

  这难道仅是为了少花银子和做研究?”

  “徒弟.”杨济时觉得委屈,自己这是造得什么孽,要被一名少年郎如此管教。

  可这一巴掌,倒是有些作用,一时间杨济时似乎明白了什么,张了张嘴说道。

  “师父这是,有意让贵人们出钱,以贵人们的银子去养贫苦百姓!”

  杨济时可太清楚了,即便是万历皇帝出了内帑五万两银子,可以皇帝的性格,过了这股子冲动,难道还会继续出银子么?

  那可是五万两银子,即便万历皇帝有一百万两内帑,也禁不起好几个月的造啊!

  如此下去,大蒜素再好,固然能够治愈诸多百姓。

  可没有银子,工坊如何开展,大蒜素原料如何供应,医馆又如何能够给百姓带去便宜的治疗?

  羊毛出在羊身上,给予瘦弱羊羔御寒之皮毛,必然要出自皮毛旺盛之羊羔。

  一时间,杨济时看向张允修的眼神都有些不同了。

  这是个人精呐!年纪轻轻便将人性摸得如此透彻。

  可杨济时随之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他颇有些担忧地说道。

  “恩师,若公卿贵人们闹将起来,以势压人怎么办?”

  “以势压人?”

  张允修嘴角一撇,十分狂傲地说道。

  “谁得势大得过本少爷?我爹张居正,我发小乃是陛下!就算是王公贵族来了,也得给我老老实实的交钱排队!”

  杨济时张了张嘴,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张允修了。

  关键是对方说得完全没错,而今这京城之内,即便是国公侯爵,哪个敢不给张居正面子。

  更不要说张允修深受皇帝信任,便连这仁民医馆,都有皇帝的一份力,谁敢在这说个不字?

  不过,有句话杨济时没有说出口,那便是张允修此举,会不会有些太过于言利了?

  明朝时期的知识分子,诸如儒生、医师之类的读书人,他们不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便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几乎耻于谈论所谓的“利”。

  就像是杨济时的想法,在他的固有认知里头,赈济百姓,难道不应该便是单纯赈济么?

  以仁德之心,救万民于水火,多么美妙的事情,符合圣人于经义之中的谆谆教诲。

  岂是能够轻易言“利”,甚至还用上了商贾的手段。

  可偏偏,张允修这手段看起来很“无耻”,却是当下的最优解!

  “谨遵恩师教诲!”杨济时叹口气回答说道。

  时间到了四月中旬,天气一点也没有转暖的意思,而在北直隶流行的大头瘟,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不单单是京师,顺天府下辖诸多县也纷纷闹起瘟疫,并且传来的奏报往往触目惊心。

  “宝坻县街巷之内,尸骸枕藉.“

  “保定县生者惧染,皆避之不及.“

  “平谷县病患盈门,医者尚难自医.“

  一封封奏报传入京师,让不少朝堂公卿都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寻常时候,大臣们总觉得,安抚百姓赈济一番,便可慢慢将瘟疫熬过去,总归是影响不到他们身上。

  可此次完全不同,这瘟疫的火愈加严重,便连京城躲在大院里头的达官贵人们,也不免要受到影响。

  朝廷的应对措施,无疑还是从前那一套,张榜安民,以惠民药局调用加派御医,召集京师内全部大夫,户部拨款于各个坊市熬制汤药。

  太医院院使龚廷贤研制“二圣救苦丸”,专门发放给无数京师乃至北直隶的受灾百姓。

  户部拨款将近十万两银子,专门采购调配草药、人力、物力,来遏制这场可怕的瘟疫。

  可饶是如此,也依旧没能控制住瘟疫的继续扩散。

  从出发点便是错的,所用药也毫无效用。

  所谓之“二圣救苦丸”,所用料不过是大黄以及牙皂的混合物,单单凭此便想要治疗“大头瘟”,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太医院不管这些,他们遍寻古籍,潜心研究出来的药物,岂能够无效?

  若是瘟疫不能控制,唯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张允修此人作祟,从太医院抽取了几十名良医。

  原本一百余人的太医院,少了这么多人,这防治瘟疫不力的帽子,必然是要戴在张允修和张居正父子的头上。

  恰逢此良机,早已经蠢蠢欲动的清流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徐府。

  羊可立与杨四知二人,再次造访了当朝礼部尚书徐学谟。

  于书房之中,羊可立神情激动地拍案而起说道。

  “徐公,此乃天时也!”

  他将一份文书拍在桌上。

  “山西潞安府下官一同窗发来书札,在其中将潞安府八县之受灾情况描述为,‘大疫,瘇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

  此等瘟疫流行触目惊心,已然势不可挡。据书札所报,已然有数万流民朝京师而来,不日便会抵达城门之外!届时看他张江陵如何处理!”

  “数万流民!”徐学谟吓了一跳,将文书拿起来一看,脸上顿时担忧万分。

  “京师疫病本就难以控制,若再来数万无家可归之流民,携带疫病,这可如何是好!”

  嘴上这样说,可徐学谟却心如明镜,当今首辅乃是他张江陵,又不是自己。

  处理不好流民,闹得天怒人怨,首当其冲便是这位执掌神器的元辅。

  可徐学谟还是有些犹豫,心中还存着些不多的良知,感慨说道。

  “咱们借题发挥,会不会有失道义?那可是上千上万条人命啊!”

  羊可立眯起眼睛说道:“尚书大人还未想明白么,不论咱们是否借题发挥,这一场瘟疫大势是止不住了!

  京城百万之众,流民数万之人,在此瘟疫之下,死伤岂是数万能挡得住的?

  然咱们若是无所作为,这些百姓不白白死了?

  唯有借此大势,将那张居正、张允修父子拉下马来,朝堂才能够重回清明!天下黎民百姓才可有真正的活路.”

  羊可立口若悬河,几乎将黑的说成了白的,便连徐学谟也有些动心了。

  杨四知也在一旁加码说道:“这张士元荒唐至极,竟逼迫三名国子监监生为其研制神药,靡费银两众多,甚至蛊惑圣上,绑走太医院近半数御医,此等大逆不道之徒,神人所共愤之!”

  提到张允修,徐学谟也面露不屑之色。

  “此乃祸国殃民之人,若不除之,陛下必然受其蛊惑。”

  见徐学谟的话语松动,羊可立当即试探性地询问说道:“尚书大人可有准备?”

第73章 李时珍

  徐学谟眯了眯眼睛,终于还是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推到了书案之上。

  羊可立一见文书上的落款,乃是钦天监的字样,心下当即大喜。

  他兴奋地说道:“不愧是尚书大人!若有钦天监之助,事必可成。”

  徐学谟拢起手,不愿多提及,只是淡淡地说道:“全仰赖先生之英明。”

首节 上一节 72/3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