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7节

  “现在穿越者影响力并不算很大,仅限于蒙阴,莒州二年考生学子,提学官。”

  “历史太过于浩瀚,天骄无算,数不清的读书人,权贵子弟,历史变迁,流民肆虐,穿越者如果想被记录正史当中极难,十月鞑子入关是穿越者进入正史的机会。”

  明史教授顾成介绍。

  因为十月鞑子首次入关,可谓是来势汹汹,肆无忌惮烧杀掠夺,蛮横无比。

  在这时代如果能斩杀鞑子或抵御鞑子来袭。

  必然会被当地乃至是州府记录史册,真正开始走入历史。

  “穿越者困境很大,十月要么走入正史,要么被鞑子杀害,最后一个就是躲避灾难。”

  “现在分批次回信,将鸟铳制作方案,红夷大炮制作方案,还有关于明朝知县每天要做什么,如何成为好知县调研详情。”

  “陆军思想研究院研讨的古代思想建军的初步试探等资料发给穿越者。”

  穿越者后盾组织总队长雷请议颇为凝重,下达指令。

  穿越者进入正史的机会终于来了!

  整整一年!

  ——蒙阴县,南洛镇,张岱和书生在巡视小镇,不断感慨。

  而此刻玉皇庙镇校场内喊杀声冲天。

  魏昶君,陈铁唳二人在观看红袍卫军训练。

  卫兵长莫柱竣站队列前,他身后站着两百名披着红袍,一半手持梭镖,一半手持长矛,每一列二十人,一排长矛,一排梭镖,来回突刺作战,撕裂敌人。

  甚是威猛。

  “杀!”

  魏昶君挥舞长矛,这一刻红袍卫军小臂肌肉狰狞,猛然捏紧长矛,转跨凝身猛然突刺,二百人的突刺传出破空声,轰鸣作响。

  威严若雷霆,尤其是一排一排的突刺,红袍于寒风中飞舞,像是一团团火苗凶疾燃起来,形成火海。

  “古时候有千军万马避白袍,而今里长有红袍卫军,该红袍突刺,敌人必然胆寒。”巡山轻骑长陈铁唳惊叹。

  “莫柱竣何在!”魏昶君大声。

  “在!”莫柱竣刚想磕头,但停下了,因为里长不喜他人叩首。

  “每日除刻苦训练外,需带队帮助百姓去各村修路,种植庄稼,修缮房屋,帮助百姓,组队狩猎。”

  “这些事情一样重要,若有迟缓,定不轻绕。”魏昶君看着红袍卫长莫柱竣,副卫长岳豹。

  “诺!”

  “诺!”

  二人行礼,甚是严肃。

  在一旁马背上的陈铁唳眼神疑惑,里长到底要做什么?

  他可是莒州秀才,但私自隐瞒朝廷训练军队。

  训练军队也就罢了,毕竟豪族大族都蓄养私兵,但里长却完全不是蓄养兵卒,而是经常带兵卒去帮百姓,以至于三镇一乡,昔日的流民和村民都害怕兵卒,而现在百姓习惯了兵卒相处,甚至一起吃饭,大笑。

  但这还是军队吗?

  还有战力吗?

  在陈铁唳眼中,保护百姓固然重要,但一支军队必然沉寂无声,肃然如箭簇,作战若雷霆,绝不可和民众打成一片。

  而是要如刽子手一样,心黑狠厉,时刻准备朝敌人劈砍而去。

  “铁唳,你觉得此练兵怪哉吗?”魏昶君笑吟吟看着陈铁唳,后者抱拳。

  “以后你就知道了,只有真正站在百姓,站在农民角度的军队,才会拥有源源不断,无畏生死的战力。”

  “世人都以为鞑子野蛮,杀戮成性,什么吃人,动辄将人劈开,在我看来,不过牲畜罢了,有什么可怕的。”

  “只有真正怀揣百姓的军队,才是真正敢和一切对手作战!”

  魏昶君说话时策马奔腾,声音和马匹一样响彻,像是弓箭嗡鸣声。

  陈铁唳茫然怔住,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很多年之后他真正知道时已经晚了。

  ——马匹疾驰,走出玉皇庙镇,朝着南洛山疾驰。

  三十一人骏马疾驰时,尘土飞扬,为首的魏昶君如今马术极好,十八岁的年龄风华正茂,引得身后轻骑兵目光仰慕般的跟随。

  直到抵达一处匪地大营。

  这里是暗棋后手南洛济世义骑的窝点。

  青石子率如今二百多名贼寇纷纷叩拜在地,他们穿着五花八门,拿的武器也是乱糟糟的,砍柴刀,梭镖,短刀,铁棍,但这里并不混乱,因为在里正号召之下,这里土匪开辟了土地,有了家人。

  “恭喜里长甲榜第一,如今匪患我已发展二百多人,我按里长指令,禁止匪患掠夺商人,为让蒙阴县沂县商贸之路安全畅通,吾等每日都在剿灭各种崛起的小匪患,保证两县之内绝无匪患!”

  青石子昔日被派贼寇窝当卧底,之后孤身率道士建设匪患军,如今彻底成为匪军大王,但他依旧一副道家与世无争的样子,毫无土匪戾气和杀意。

  “甚善。”

  “我之后会定期派铁匠,农人帮助你们开垦种植,铸造农具,你也定期剿灭小匪小贼,继续扩大,直到成为莒州七县内最大的匪患!”

  魏昶君下令,青石子行了道礼。

  匪患这步底牌很重要,他们将代替自己暗中剿灭各地小匪,掠夺土匪物资,维持治安,治安好了才有条件进行经济,经济好了才可以尝试进行互通金融。

  欲成大事,必有狠手!

  以匪杀匪!以夷制夷!

第67章 大明的政委班底

  摆在魏昶君面前最重要事情一直浮现。

  思想建军!

  经济金融!

  十月鞑子!

  鸟铳红夷大炮武器改良和新军!

  县衙职权!

  这些将决定自己从一方流寇升级为“大军”前的序变,也意味着自己真正开始有规模化,制度化。

  至于只知道屯兵屯粮等待时机,这不过是目光狭隘,困索一地的军阀手段罢了。

  只有经济和思想的布局才能真正参与大明末年最终博弈的资格。

  ——南洛镇,四书生正私塾观看乡野夫子无偿教导学生。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春来暑往,秋收冬藏!”老夫子念叨着,他不过只是一个平凡过了县试的学子,然毫无天赋多次落榜,郁郁寡欢在家务农,之后被里长聘为私塾先生。

  “老师,如今夏天也覆霜,冬天愈发寒,这不符合圣人之念。”有学生缩手缩脚,天气冷的厉害,以至于私塾都点着火炉。

  “尔等有疑问是好的,要愈发学习,之后解决疑问。”老夫子颇为洒脱,并没有强行解决。

  这让徐白海,楚意,保庵录几人神情恍惚:“魏兄大才,此地浇灌无偿,私塾更是无偿,好一个治理。”

  魏昶君就在几人身后,他进行解释:“所谓读书人,不光是进入朝廷帮助百姓,更是真正实际的帮助百姓。”

  “若百姓家无孩童读书学习,便让他读书便可。”

  “若百姓灌溉困难,便联合百姓建造水渠。”

  魏昶君开始教导书生队伍,只有让这些书生明白了百姓之重,他们才会真正有思想,理解要做什么,哪怕之后造反他们也毅然决然。

  如此让这些书生去培养更多的读书人,安置各军当中,教导军卒,自上而下的全部拥有“爱民思想”

  这便是古代最初的政委部门。

  “魏兄所言极是。”书生南道嬴神情恍惚,若他从小在这种村子长大,不是被地主放牛剥削长大,那他的日子也会幸福。

  “走,我们一同去帮助百姓开垦,修建道路,去了解百姓所想。”

  魏昶君带着四书生,张岱也一直跟随,几人步伐逐渐坚定起来,这是书生第一次拿起锄头,开始帮助开垦,知道开垦到底多难,也知道了种地何其难也。

  徐白海喊来村民,手持笔墨,他记录村民之前的生活和现在生活,予以对比。

  保庵录声泪俱下,他在听着一个胡须发白李姓村民说着:“吾耋耄之年,有五子,皆无,大子参军死,二子徭役累大病死,三子遭匪患死,四子被地主催促下地雨淋重病死,五子和青梅竹马成婚,遭遇地主小儿子抢夺,被活活打死,赔了我半担米。”

  “原本老朽准备投井,直到里长来了,开始改变这一切,于我们田地,住宿,土豆种,修缮吾漏雨房屋,让吾可免费进入作坊压粉条。”

  “你说吾的生活如何?”

  李老头声音并不哀伤,他只是习惯了悲伤,但现在他整个人不再是绝望状态,而是活了一辈子了,丧失了一切亲人,然后终于等到了好日子。

  只是只有自己了。

  保庵录那一刻沉默,他忽然感到了肩膀责任之重。

  而后魏昶君带领书生去各个村子,让百姓自己说话,自己讲和之前的对比。

  让书生参与修路,当楚意看着百姓泪流满面从家里取出鸡蛋递给自己时,一向自认为心态高傲的楚意终于软了下来,他知道自己要为什么而努力了。

  这才是圣贤真正没有讲的道理。

  自己不是为了自己一族,也不是为了达官贵人,更不是为了皇帝,而是要真正为了百姓。

  楚意想到了王安石,想到了于谦,想到了张居正,他忽然发现自己内心有着比他们还要崇高的一种东西,叫做——百姓!

  这两个字很重。

  一脸三日,每日劳作,谈话,魏昶君用现代思想进行教导。

  现在这四人已经彻底变换了面貌,他们身上脏兮兮的,但眼瞳明亮。

  “我之后为县丞,甚至还会管辖其他县,诸君若代替我管辖各镇,如何管辖?”魏昶君询问书生。

  “缙绅可以撵走,地主可以撵走,百姓一定要生活好,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楚意第一个开口,语气决绝!

  “若百姓好,哪怕吾被判定贼寇之名,吾也要对付缙绅。”保庵录表达了态度。

  南道嬴则是拍桌而起:“这一辈子的圣贤书,我愿意用在田埂之间!”

  徐白海一样坚定:“无论是民卫,还是任何人,都要爱护百姓,任何东西先给百姓,我们最后分。”

  “善!”魏昶君第一次赞许。

首节 上一节 37/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