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太上金阙

太上金阙 第19节

  最出名的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中的廉颇,这位老将七十岁时,还能一餐食斗米,吃十斤肉。

  如果吕尚也如高敖曹一般,是個武力强悍之辈,那付斌就要考虑去不去抱吕尚的大粗腿了。

  毕竟,像吕尚这样年轻又有勇力,还是天子外戚的人,肯定要被天子重用。若能抱住吕尚的大腿,不说平步青云,肯定要比守着这個九品官位好百倍。

  “吃的真痛快,”

  吕尚仰头咕噜咕噜,将一盅防风汤豪饮而尽后,终于打了個饱嗝,随后转头又吩咐房子安,道:“拿大觥来,再来几觥防风汤、参苓粥。”

  觥者,酒器也,吕尚说的大觥,则是指的盛粥盛汤的器皿。

  吕尚喝粥喝汤时,就是嫌碗太小,让人拿大觥来盛粥盛汤,十几碗汤粥一起才能盛满大觥。

  “是,”

  房子安急忙应声,然后一招手,马上就有典书小吏,小跑着去皇城食监取防风汤、参苓粥。

  皇城食监,是皇城三省六部诸司的大食堂,吕尚现在吃的这桌药膳,就是出自皇城食监。

  作为供应皇城各司衙门的总食堂,皇城食监最令人称道的,就是皇城官员们只要有钱,他们就可以吃到任何想吃的食材。像人参、黄芪、牛肉、鹿肉一类的补气之物,更是敞开管够。

  吕尚为了补充元气,先是让人回府上,取了两百缗钱送到皇城食监,让食监先按两百缗钱来做。

  这时的两百缗钱,市力已经很强了,开皇元年,杨坚登基,铸开皇五铢,定制是每千钱重四斤二两,一千钱为一缗,一缗就能让五口之家吃喝用度两個月时间,二百缗能让五口之家三十年吃喝不愁。

  也就是说,吕尚这顿药膳,吃没了一户百姓三十年的家用。

  “看来以后还要多存思一下胃神,争取将胃神修到一定火候。”

  吕尚摸了摸腹部,他这顿虽是吃了不少药膳,但要完全恢复元气,还要养上一点时间。主要是肠胃的消化能力跟不上他现在的进食速度。

  据《黄庭内景玉经》说,胃神主廪五味,司食物之酸、苦、甘、辛、咸消化吸纳。

  胃神有成,能日啖一象。

  不要小看日啖一象,世俗武学都是武力越强,吃的就越多。若有日啖一象的本事,就是以后天水谷精气反辅肉壳,渐渐也能有九牛之力。

  ——————

  就在吕尚安居公事房,每日豪掷二百缗钱,用药膳慢慢调养元气的同时,秘书省外的三省六部,乃至整個大兴城,不知在何时竟然有了些风声鹤唳的趋势。

  平日里,各部堂前人员往来频繁,如今却门可罗雀。

  偶尔有几个行色匆匆的属官进出,也是神色凝重,不敢多言半句。

  那些原本在朝堂上能言善辩的高官,此刻也都噤若寒蝉,往日的高谈阔论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的低语和意味深长的眼神。

  大兴城内,百姓们也被这股紧张氛围感染。街头巷尾,人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悠闲地谈天说地,取而代之的是窃窃私语和警惕的张望。

  十二门的门守卫也愈发严苛,过往百姓都要被仔细盘查,稍有可疑就会被带至一旁。

  茶馆酒肆里,茶客们压低声音,不敢再像以往一样评议时事,整个大兴城都被恐惧与不安笼罩,压抑得让人窒息。

  开皇四年的寒冬,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悄然过去。

  郧国公府,

  清冷的园圃中,王谊孤身站在池边,望着阴沉的天空,许久之后,终是哀叹道:“那罗延啊,那罗延,我王谊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你这個当朝天子,旧时的挚友,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难道,当初真的错了?当初我就不该支持你篡夺宇文氏的江山,不然我王谊焉能有今日之祸!”

第31章 兴大狱(下)

  王谊沉浮官场数十载,从北周的左中侍上士起步,历任御正大夫、雍州别驾,直至仪同、内史大夫,仕途一路攀升,几乎达到臣子所能企及的巅峰。

  对朝堂风向的变化异常敏感,他当然知道自开皇三年起,杨坚就开始逐渐疏远郧国公府。

  到了开皇四年,王奉孝英年早逝,虽说天子降下旨意,赐予了极为隆重的葬礼,表面恩宠依旧,可王谊心里明白,随着王奉孝的离世,郧国公府最后的那点体面也将荡然无存。

  王谊长叹一声,神色间满是落寞,低声喃喃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世间,都是共患难容易,一旦富贵加身,想要同享荣华却是难上加难啊!”

  最近大兴城的气氛愈发的压抑,十二卫驻兵频繁调换,宫卫也有些异常调动,种种迹象都在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王谊往日的亲信旧部,很多都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遭到清洗。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明眼人都看得出,杨坚终于要对王谊动手了。依时势推断,最晚不会超过明年,而最快的话,或许就在今年,王谊这位开国元勋、天子挚友就要因罪获谴。

  “或许,还能再搏一搏,只盼那罗延还有一点舐犊之情。”都说千古艰难唯一死,王谊当然不想死,所以他想到了正在为嫡子服丧的儿媳兰陵公主,也许这個儿媳就是他的生路。

  想到儿媳,王谊脸上泛起一丝苦笑,当年他执意要与杨坚结为姻亲,让嫡子王奉孝将年仅七岁的杨阿五迎入了家门。就是希望未来的某一日,在杨坚翻脸时,还能有步活棋。

  虽然他与杨坚相交莫逆,可仅凭这情谊,还不足以让王谊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押上一切支持杨坚。要知道,杨坚那时地位不稳,又有尉迟迥不满杨坚辅政专权,起兵反抗。

  一旦杨坚在与尉迟迥的较量中落败,等待他及其党羽的必是残酷清算。届时,尉迟迥会取代杨坚,成为北周朝堂的辅政。这场权力角逐,本质就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残酷游戏。

  而王谊之所以押入身家性命支持杨坚,也非是因为儿时情谊,根本原因是杨坚给的太多了。一句与国同休,与天下同利,再加上许诺事成后与王氏联姻,让王谊彻底倒向杨坚。

  其实如果王谊有的选的话,他宁愿在俩人中间当個看客,也不想以身入局。只是当时的北周朝堂,仅有俩党,非杨既尉,根本就没中间派生存的空间。

  ——————

  大兴宫,武德殿,

  地铺玉砌,光洁如镜,映照殿内诸般陈设,熠熠生辉。

  “陛下,老臣陛见,”杨林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武德殿,他身姿笔挺,袍角带起轻微风声,虽经跋涉劳顿,却难掩周身英气与威严。

  接到杨坚的三千里加急文书后,杨林连穰县都没回,立即手书一封交给赵宣云,让赵宣云将手书转呈驻守汉口的贺若弼,令贺若弼代他总管南阳至汉口一线的军政。

  在安排好接替后,杨林又将二百亲兵遣返南阳大营,自己单骑回京。他胯下独角青鬃兽,能日行千里,没亲兵拖累脚程,他一人昼夜兼程,两日之内就能从南阳穰县返回京师。

  杨林之所以急着回京,是因为他很清楚,王谊此人在军中有着不小的势力,朝野内外门生故旧极多,没有他坐镇十二卫,稳定军心,天子杨坚要动王谊也有不小的风险。

  虽然杨林不认为王谊真能翻天,但谁知道王谊被逼到绝路后,能做出什么事,这才是杨林所担心的。

  “叔父,您可算是回来了,”见到杨林,杨坚含笑起身,道:“您不在京师,我这身边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左右连個说话的人都没有,真快成孤家寡人了。”

  看了眼侄子杨坚,杨林轻叹,道:“陛下,你为何不等我回京后,再发大狱,现在闹的人心惶惶,我从明德门入大兴后,一路上所见官员百姓,皆神色匆匆,面露忧惧。”

  “这于朝堂安稳,民心所向,都大为不利啊!”

  杨坚微微皱眉,道:“叔父,我这也是情势所迫,不得不为之,王谊党羽众多,又大多身居要职,若不及将这些人撤换,就怕以后尾大不掉,到时局面更难控制。”

  对此,杨林默然无语,他是知道杨坚所谓撤换,肯定不像其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更是知道了杨坚为何在他回来前,就开始兴大狱,这是怕杨林为这些王谊旧部求情,留下祸根。

  要知道,王谊旧部中有不少都曾在杨林麾下听用,杨林对之还是很熟悉的。他当然不想看到这些悍将,没死在征陈的战场上,反而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如果杨林动了恻隐之心,给王谊旧部求情,以杨林的地位,杨坚必然要会法外开恩。叔父的面子,杨坚还是要给的,这终究是大隋的靠山王,是杨坚视之为靠山的人。

  见杨林沉默,杨坚轻缓道:“本来我还担心王谊会狗急跳墙,兴兵作乱,但叔父这個时候回京,有叔父坐镇军中,我无忧矣!”

  有杨林震慑,大兴城谁想趁乱浑水摸鱼,就要想好谁能扛得住水火囚龙棒。哪怕杨林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他在大兴城,就无人敢妄动,这也是杨坚三千里急召杨林入京的原因。

  “叔父,这次撤换王谊旧部,十二卫出了不少空缺,我有心开武科,发布昭武令,召集天下武人齐聚大兴,无论何等出身,无论怎样来历,不管是王公贵胄,还是布衣草民。”

  “只要敢来武科场比武,只要有过人之处,皆为国之栋梁,都能因材而用。”

  杨坚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林,道:“不知叔父,可愿做这個武科的总考官,为我大隋选拔良才?”

  “选才?”

  杨林一愣,显然是没想到,杨坚急召他回京后,没让他直接掌管十二卫兵权,反而是让他做武科总考官,去选拔人才弥补十二卫的空缺。

第32章 昭武令(上)

  昭武者,武德昭彰,威扬四方!

  杨坚颁昭武令,绝不仅仅是为填补撤换王谊党羽后留下的权力空位,其志甚远,乃是为日后征南扫北做准备,意在以昭武之名为国选才。

  世人皆言,深山之处,常卧虎豹,田野之间,每藏麒麟,杨坚也希望在武科中,选拔出几個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国所用,扶保社稷。

  见杨林双眉微皱,杨坚沉声道:“叔父,您是我最敬重信任的人,其他人主持武科,我实难放心,武科乃国之大事,关乎我大隋的武运,唯您亲自主考,我才能安枕无忧。”

  杨林长舒了口气,道:“既然陛下信任老臣,委以武科重任,老臣自当尽心竭力,为我大隋寻得几個将才,助我大隋早日平定南北。”

  杨坚轻轻叹息,感慨道:“叔父既为主考,我就放心了。现在这世道,神器几经易主,世家大族们,仗着家学,各怀心思,实难依靠。放眼天下,我真正能信赖的,唯叔父您一人啊!”

  “这武科,也是朝廷的一次尝试,若见成效,以后未尝不能举办文科。魏晋以来,都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到了我这里,也该改一改了。世族势大,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世家大族,杨坚是既要用又要防,世家大族根基深厚,盘根错节,在朝堂内外都有着庞大的势力网络,骤然打压绝非明智之举。

  杨林颔首道:“这些世家,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底蕴,不可小觑。而且他们在地方上,掌握大量土地、人口和财富,贸然动他们,必会被其反噬,只能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杨坚眯了眯眼,遮掩住眼底的狠戾,慢慢道:“所以,我才想试着看看,能否以此拉拢寒门子弟,让寒族为我所用。我就不信,寒门就没人才?”

  “前秦的王猛,何尝不是出身寒门,不也一样是王佐之才,辅佐苻坚成就了一番功业。我不奢求能引来王猛这样的大才,能得到邓羌、张蚝一样的干才,也是国之大幸。”

  邓羌、张蚝皆是前秦名将,也都是寒门之身,其中邓羌性耿介,善征战,有万夫不当之勇,张蚝体壮有力,曳十牛倒行,俱是功绩卓然。

  杨坚冷笑道:“待武科选拔结束,选出良才,便要着手筹备南征之事。江南陈国,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合该为我猎取。”

  ——————

  “朕,膺天景命,承大隋社稷之重,抚有北土,治化渐兴。然今南陈未靖,烽火犹燃,边陲之地,时有惊扰。值此多事之秋,朕思强军固邦,以图宇内一统,实赖英武之士。

  今特颁昭武令,广召天下豪杰。不论出身高低,不分来历出处,王公贵胄若怀报国之志,布衣草民如具非凡武艺,皆可应召而往,一展身手,较量高低,具过人之处者,朕皆视为国之栋梁。”

  秘书省,丁字库公事房中,吕尚凝视着公案上的告书,看了许久,啧啧道:“这道告书发出去,怕是南北都要为之震动,为国选才,不论出身,广开贤路,天下武人必定蜂拥大兴。”

  “天下武人,”

  吕尚眸子中似有一抹幽光跳动,经过初步测量、存思,黄庭二十四神已孕养到了一定火候。

  此时的吕尚可以说是强的可怕,本就是脱胎换骨的真人之身,又经过阎浮武学练肉、练筋、练皮膜、练骨、练脏腑、练髓,换血的洗练,最后参悟黄庭存思身神,练成黄庭二十四神。

  他感觉自身似乎到了真人之极,再进一步就能踏入人道之巅,大荒称至人,阎浮是人仙。

  其实比起武学,吕尚更想修正统的金丹大道,从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抽坎填离,直至最后的天仙大道。只是吕尚也不知怎么的,他手握金华秘诀十二章,每一章读完他都自感大有收获,可他就是从中悟不出修行法门。

  这让吕尚知道,自己修道的天赋,完全不能与武学天赋比。如果没有仙真耳提面命的教导,只凭他一人修行。除非找座仙山,隐于山中研读宝经秘诀,过個三五十年,也许能有所成。

  只是就这么隐于山林,他又实在不甘心。

  要知道,三十年后可就是西游的时代了,到了西游之时,已在山林中虚掷三十年光阴的吕尚,怕是连调和龙虎这关都未必能打磨完满,西游中的清风明月对他来说更是大能人物。

  如是修炼人仙武学,以吕尚在武学上的天分,再加上他确有几分歪才,敢将金华秘诀参悟成武学,三十年勇猛精进,就是不能修成他臆想中的力之极致,粉碎真空的大道,也必然有了不逊纯阳神仙的大成就。

  如此一来,吕尚就有了参与西游的底气,他倒想看看西游究竟有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阴谋论。

  在练武这方面上,吕尚总是有种莫名的自信。

  “就是不知天下武人又都是什么成色,真想下场称量一下啊!”

  吕尚当然知道阎浮世界人间强人辈出,只这南瞻部洲之地,就不乏凶横强人。

  但他更自信以他如今的武力,除非把二十多年后的李元霸找来,能和他斗一斗,其他武人在他面前,基本抗不过三招。

首节 上一节 19/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