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第39节
俩日后,
征北军营,中军大帐,
被杨林从秘书省的藏书库,唤至军营的吕尚,望着面色平和的靠山王杨林。
杨林挥手,身旁三名偏将上至近前,各捧着一個锦盒,一個青铜甗,一個梳妆奁,道:“吕尚,你的那俩件事,老夫都给你办妥当了,”
“你看,”
杨林见吕尚面有疑惑,伸手将锦盒、甗盖、奁匣一一打开,他指着锦盒,道:“此为三光紫文竹节鞭,”
说着,他又指青铜甗道:“此乃乱法妖狐之首级,”
最后,他手指指向奁匣,道:“此是京兆府诛杀妖狐时,上缴而来的奇物。”
吕尚目光扫过锦盒、甗盖、奁匣,不禁为杨林雷厉风行而惊讶,杨林说是三日为期,真就是在三日内将事办成。
“来,试试这条三光紫文竹节鞭,老夫为了此鞭,可是亲自找了玄都观的宗师,让这宗师在鞭上留下‘三光紫文混合之道’,成就通灵神兵。”
“三光紫文混合之道,通灵神兵,”吕尚看着流动着紫色纹路的鞭身,伸手握住鞭把,那股血肉相连,心意相通的奇妙感觉,瞬间充斥于心田。
嗡!!
他拿起三光紫文竹节鞭,鞭身一震,上有雷光紫弧跳动,挥动间,有雷声轰鸣。
吕尚也是求道之人,自是知道三光紫文混合之道的珍贵。
据《道法会元》所载,玉清真王礼问元始上帝,得‘三光紫文混合之道’与‘五雷御邪斩妖之诀’,而后演施五雷大法,五雷都司由此相应而生。
可以说,‘三光紫文混合之道’是‘五雷大法总纲’,若能参悟此道,则可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神威无限,法威无穷。
杨林能请玄都观宗师在钢鞭上,留下‘三光紫文混合之道’,必然是付出了极大的人情。
哪怕杨林是上界大神转世,是当朝的靠山王,不付出相应代价,也不可能让玄都观的宗师,将自家的不传之秘留在一条钢鞭上。
有了‘三光紫文混合之道‘的竹节鞭,就有了成仙道神兵的底子。只待日后吕尚证就人中之仙,就可采五行真金锤炼兵器,使之成为仙道的如意神兵。
杨林也是用心良苦,这口三光紫文竹节鞭,足够吕尚用到肉身成仙了。
见吕尚对重铸的竹节鞭爱不释手,杨林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让偏将捧着青铜甗再上前一步,道:“这是乱法的狐妖,已被阴司和京兆府所杀,京兆府将首级上呈给老夫。”
“你看,”
吕尚闻言,目光从竹节鞭上,转到青铜甗,甗中盛放着一颗黄狐首级,这黄狐耳朵耸拉,皮毛外翻,一只眼睛半阖,另一只圆睁,瞳仁似是还残存着惊恐与不甘。
这狐妖至死都不相信,他这又不是罪犯天条,竟引得都城隍阴兵,还有京兆府捕快一起追缉。
人间与阴间两路并进,让这头修行三百年的狐妖,连俩日都没撑过,就被寻到藏身之所,被京兆府高手斩下首级,送到靠山王驾前。
杨林轻声道:“这头孽狐,敢在大兴乱法,简直死有余辜。不过,京兆府上报时还说,在狐妖授首伏法时,他们从中得了件奇物,因妖狐是老夫点名要杀的,所以不敢擅专。”
“于是,将这件奇物和黄狐首级,一起送到了老夫帐前,让老夫处置。”
吕尚愕然,道:“奇物?是何奇物?”
一头狐妖能有什么宝物,值得杨林称为奇物的。
杨林肃然,道:“一件绝令你想不到的奇物,你不奇怪那头狐妖,为何敢偷入大兴,又为何要想方设法,害一個独居寡妇吗?”
“他为的,就是这個,照心镜!”
杨林伸手,让捧着奁匣的偏将走上前来,看着奁匣中的一面铜镜,道:“谁能想到,这個刘氏妇,竟有個娶涂山狐为妻的先人。”
京兆府在都城隍处,知道事由始末后,虞庆则就让王虎去刘氏妇处,将这面铜镜买了下来。之所以是买,也是因刘氏妇安分守己,无犯科之事,所以京兆府才是出钱买下。
而送至杨林处时,杨林也没去问個中经过,似照心镜这种奇物,放在普通百姓手上,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便是不将之收上来,刘氏妇也保不住已暴露在人前的传家宝。
吕尚好奇的看着奁匣的铜镜,低声自语:“照心镜?”
杨林笑着说其来历:“三国时,平乐人刘赤水,少负才名。一日在郊外遇二美人,一穿红,一穿绿,心甚倾慕之。后来,红裳女邀其至家,家中陈设华丽,二人皆殷勤相待。”
“此后,刘赤水常与二女往来,渐生情愫。红裳女名珊瑚,绿裳女即凤仙。后刘赤水家中突遭变故,穷困潦倒,珊瑚遂舍他而去,独凤仙不离不弃。”
“凤仙劝刘赤水发愤读书,为激励他,赠一镜,言:“若努力向学,镜中可见我笑颜;若荒废时日,镜中则现愁容。”刘赤水受此鞭策,日夜苦读。”
“此镜就是照心镜,照心,镜如其意,照的就是人心之微。那刘赤水就是刘氏先人,而珊瑚、凤仙二女,则是涂山狐所化。”
照人心之微!
吕尚蹙眉,这异能对旁人来说或许稀奇,对靠山王杨林而言,与普通铜镜无异,哪有资格被他称之为奇物。
见吕尚面有不解,杨林抚须道:“只用这铜镜的照人心之微,实是买椟还珠之举,相传轩辕黄帝为震慑四方妖孽,取首阳精铜,混四方神物,以天火为炉,铸就十五面铜镜。”
“照心镜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铜镜规格不一,皆有圣兽附于镜上,神妙不同,又都有趋吉避凶,镇妖伏魔之用。”
“以妖狐的道行,要杀一個独居寡妇,哪里需要用什么迷魂扰心咒,还不是刘氏家中有神镜镇宅,狐妖近身不得,所以才出此策,扰其心,乱其志,使之其神自败。”
“也就是刘氏妇其夫早逝,刘氏妇没有刘氏血脉,若是有刘氏血脉催动,任何邪法都不能近刘宅三丈之内。”
第70章 照心镜(下)
“依千岁所言,这还真是稀世之珍,绝世之宝,”
吕尚听闻杨林说照心镜的来历,再打量着匣中铜镜时,终是叹服。
杨林哼道:“这毕竟是轩辕黄帝所铸的神物,又是以首山铜为神材,已能称天地奇珍矣。你可知,昔年的轩辕剑便是以首山铜所炼,已是上界至强神兵,诛妖戮魔,凶威赫赫。”
轩辕黄帝!
这铜镜若只是用首山铜炼制,那还称不上绝世之宝,但出自轩辕黄帝之手,那就大为不同了。
要知道,在这阎浮世界,轩辕黄帝作为后天仙真之首,本身就有着非凡的来历,其乃四帝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在人间显化的化身,
这等大人物所铸的神物,自有无穷妙用。
吕尚伸手抚摸着匣中铜镜,这镜横径九寸,镜柄上雕刻着一只蹲伏的麒麟,镜身四角则是龟龙凤虎,而与四角对应的是八卦,八卦之外设十二辰肖。
最奇特的是在辰肖外围,镜子轮廓上写着二十四個字,其间点画分明,有些像是赤书真文、三元真文、灵宝五符、金书玉字一类大道真文,异常晦涩难懂。
杨林继续道:“你看这铜镜,当初轩辕黄帝铸镜时,第一面铜镜横径是一尺五寸,是效法十五月圆而作。其后,每面镜子都小一寸,看这面铜镜横径有九寸,应是第七面镜子。”
“果真神异非常,”
吕尚指尖轻轻敲击了一下镜面,铜镜一颤,发出清脆的敲击声,余音袅袅,回荡周匝,竟是许久都未消失。
杨林见吕尚终于是懂得了此镜的宝贵,道:“飞熊,你此去白道川,老夫本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你虽有武力,但不知‘道法神通’,难抵巫法邪术的毒害。但有了这面照心镜,诸邪莫侵,巫法邪术皆不能近身,老夫也就能放心了。”
虽在看到三個偏将各捧一样事物时,就已猜到这面铜镜是给他准备的,但杨林方才介绍照心镜的来历时,那种爱惜之态,还是让吕尚心里多了些不确定。
所以在杨林亲口说,要吕尚带着照心镜入白道川时,吕尚惊道:“千岁,您这是要把这面铜镜给我防身?”
杨林颔首,叹息道:“当然是要送你防身,老夫若非看中这镜子,有趋吉避凶,镇妖伏魔之功,对你此去白道川有大用,老夫又怎会默许京兆府的巧取豪夺,而不出言斥责呢?”
虽然京兆府说刘氏妇,是自愿将传家宝卖给朝廷的。可是杨林又不痴愚,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只是杨林看中了铜镜辟邪之效,才对個中龌龊视而不见。
吕尚接过照心镜,心中既感激又沉重。他已知道这面镜子的珍贵,更明白杨林将此物交予自己,是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他将双手捧着铜镜,抬头看向杨林,郑重道:“千岁厚爱,吕尚铭记于心,”
杨林道:“飞熊啊,老夫早已将你当作是我杨家之人,老夫所做所想,皆是为杨家江山社稷,老夫也希望你以后,要以杨家的江山为重。”
此时的吕尚还能说什么呢,只得应道:“我吕家是因陛下而显贵,陛下不以我吕家人粗鄙,仍予厚赐,已是有天高地厚的恩德,我吕尚自是感激不尽,又怎敢不知恩图报呢?”
吕尚着重的说杨坚的恩德,又说感念杨坚的厚德,这其实也并非假话,杨坚确实对吕家非常的好。只是吕尚反复强调杨坚恩遇的同时,未尝没有来日珠婆龙弑父,与之切割的心思。
杨林不知吕尚心中私念,见吕尚说的情真意切,也是老怀大慰,道:“有你这话,老夫百年以后,也能安心了。”
想了想,杨林低声道:“再有一日,你就要开拔白道川了,你没带过兵,不知兵法,你之所以是正印先锋,是因为你武力在魏成等人之上,”
“只是行军打仗,不能单凭武力,还需钻研排兵布阵之道,这一点,你还需魏成他们来帮衬。”
“魏成此人,说是家中传有一部《魏延兵法》,新永丰是南陈名门出身,自幼就熟读三韬五略,而尚司朗则是宁老道的爱徒,早就得了宁老道的行兵布阵之法。”
杨林道:“这三人,你要放开了用,不要因为他们有大运在身,就束手束脚。应该说,正因为他们这几年有大运,你才更应放心大胆的用。”
吕尚应道:“是,”
“魏成几位将军,都是非常出色的将才,有他们辅助你,老夫相信你定能白道川,为后方大军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杨林默默算了下时间,道:“最多一個月,你只需坚守白道川一個月,老夫就会率大军赶赴白道川。”
“你,能守得住吗?”
吕尚坦言道:“千岁,非吕尚夸海口,而是如果连吕尚,都守不住白道川,这大隋又有谁能抵挡西突厥的北下?”
如今的吕尚,其实已具备了李元霸四明山之战时的武力,甚至还要更加可怕。
李元霸是有大鹏金翅鸟的元灵,所以显得凶悍无敌。
而吕尚则是共工氏血脉在身,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依《金华秘诀》创出了《山字经》和《阴阳引》,较比那时的李元霸,现在的吕尚更加无敌。
毕竟,李元霸可没有吕尚这般近乎无尽的体力,他也是会疲会倦。
吕尚却是不同,只要让他放开手脚杀,不用顾及外力干涉,他可以无休无止的杀下去。
共工氏的血脉,在阎浮世界的凡俗中,就是如此不讲道理的存在。
或许共工氏的血脉,本身就蕴含着好战的天性。
所以,山海大荒的姜姓,才出了这许多战神。
比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刑天,就是出自炎帝姜姓,九黎的大尤,亦是出自姜姓。
杨林怔怔的看着吕尚,看了好一会,才道:“老夫当日初见你时,还说你太谦逊,没有狂气,这对你以后的武道修行不利。没想到,你是真将老夫的话,都听进去了,孺子可教,后生可畏。”
第71章 明窍(上)
面对靠山王的惊叹,吕尚躬身,将铜镜轻轻放入怀中,朗声道:“千岁谬赞,吕尚不过依循本心,再有千岁时时耳提面命,方能有此进益。”
杨林微微点头,轻轻道:“只可惜,这人间已无金膏存世,若有金膏在手,这铜镜的威能,不可想象。”
“老夫幼时结交三山五岳的好友,听他们谈起过这些宝镜,都说神妙无方,玄妙无穷。只是神物自晦,等闲不会显现出来,需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举以照日,神通自现。”
“以金膏涂镜?”吕尚低声自语,他久读各派道藏,自是知道金膏的珍贵。所谓金膏,是道家仙药之一,服之可延年益寿,有助登仙之功,《穆天子传》中将金膏称为‘黄金之膏’。
杨林叹息道:“说是要金膏涂镜,可这人间哪还有金膏呢?便是真有金膏存世,世人也多会想着延年益寿,或是成仙了道,又怎会舍本逐末,去追逐宝镜的神通异能?”
吕尚怀揣铜镜,单手握钢鞭,道:“千岁,吕尚能得照心镜这等神物护身,已是莫大福缘。古人都说天本有缺,事无常圆,势莫使尽,福莫享尽,再有贪念,怕是月盈则亏矣。”
杨林欣慰,道:“你能如此想,倒也难得,只望你能不负朝廷之重托,不负老夫之器重。”
吕尚沉声道:“千岁放心就是,有我吕尚在,白道川就是金城汤池,必能守到千岁率军驰援之时。”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