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太上金阙

太上金阙 第75节

  高颎走到灵柩前,深深鞠了一躬,而后转身面向安成长公主,道:“公主殿下,荣定公为大隋鞠躬尽瘁,其功绩朝廷上下有目共睹,天子闻荣定公薨逝,已发诏书,废朝七日,命左卫大将军元旻治丧。”

  “殿下节哀!”

  高颎与这些重臣,齐声道。

  吕尚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思忖。

  窦荣定一死,朝堂局势必将发生变化。

  要知道,窦荣定执掌的左武卫,是天子禁军,窦荣定之所以能掌管左武卫兵权,是因为窦荣定既是外戚,又是勋贵,且与杨坚感情甚笃,杨坚才会放心窦荣定主掌左武卫。

  除窦荣定外,杨坚可不会放心让外人执禁军。

  吕尚正思量间,又一批朝臣鱼贯而入。

  右仆射苏威身形清瘦,迈着细碎步子,身后跟着几位六部尚书。

  这位右仆射先是对着灵柩行过礼后,上前几步,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道:“公主殿下,礼部已拟定追封荣定公的谥号,还有祭典规格,这是初步文书,请殿下过目。”

  安成长公主此刻已稍稍平复情绪,接过文书,目光匆匆扫过,嘴唇动了动,却未出声。

  灵堂之内,又有朝臣不断涌入,左卫大将军元旻也率一众禁军将领吊唁。

  元旻身形魁梧,走到灵柩前,重重跪下,磕了三個响头。

  灵堂烛火摇曳,人潮如织,吊唁朝臣络绎不绝。

  吕尚若有所思的以神目观照灵堂,只见丝丝缕缕的气数,在堂中翻涌汇聚,各有气象。

  窦荣定棺椁之上,一团浓郁暗沉的晦气正缓缓消散,而安成长公主头顶,虽被阴霾笼罩,却仍有几缕微弱的祥瑞之气挣扎浮现。

  窦抗顶上有纯青色气数逐渐凝聚,窦庆周身则萦绕赤红色气数,随着他紧攥的拳头起伏跳跃。

第135章 元戚(下)

  “奇哉,这個窦抗,竟然有宰相的命格,”

  看到窦抗、窦庆身上气数,吕尚也吃了一惊。

  窦庆倒也罢了,窦抗这人气数大异,气呈纯青,有郁郁青青之兆,这在命理之中是青龙得位,又称为青云得路,是难得一见的大贵之相。

  有此贵相,窦抗未来最低也有正三品的官秩。

  如此想着,吕尚心头一动,目光从窦抗、窦庆身上收回。

  “陛下有旨,安丰郡公府接旨!”

  与此同时,窦府之外,马蹄声响,灵堂前传来一道尖细的嗓音。

  刹那间,本来喧闹的灵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神色一凛。

  一位身形瘦削的内官,身着绯色宫服,手持明黄色诏书,大步走入灵堂。

  他先是朝着灵柩方向,微微欠身,以示敬意,随后展开诏书,面对众人,高声宣读,道:“安丰郡公窦荣定,乃朕之至亲,亦为国家栋梁。”

  “为大隋江山,殚精竭虑,矢志不渝。今荣定公溘然长逝,朕心甚哀。追封窦荣定冀州刺史、陈国公,赐谥号‘懿’。荫其三子,入朝为官,以彰其功。望尔等节哀,勿负朕望!”

  安成长公主听闻诏书,伏地痛哭,声音悲戚:“臣妾代亡夫,谢陛下隆恩。”

  窦氏子弟纷纷叩首谢恩,高呼万岁。

  内官将诏书递到安成长公主手中,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轻声道:“公主殿下,陛下对国公薨逝,痛心疾首,特意吩咐老奴前来,宽慰殿下,望殿下保重凤体。”

  吕永吉对身旁的吕尚,低声道:“陛下对荣定公,当真是恩宠备至。”

  吕尚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窦氏众人。这追封诏书一下,窦家虽失窦荣定这擎天之柱,但圣眷不断,不仅追封国公,还荫庇三子,恩荣至此,无以复加。

  灵堂烛火摇曳,光影在众人脸上明暗不定。内官退下后,窦抗率先起身,目光扫过灵柩,又看向手中诏书,朗声道:“承蒙陛下厚恩,我窦氏一门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圣望!”

  安成长公主被左右搀扶着起身,脸上泪痕还未干的她,看向窦氏子弟,沉声道:“今日陛下恩典,既是对你们父亲的追念,更是对我窦氏的期许。”

  “往后,尔等务必恪守本分,你们记着,你们父亲是凭一腔赤诚,为窦氏挣得今日荣耀。尔等若敢仗势欺人,或是因一己之私,陷家门于不义,使父名蒙垢,休怪我大义灭亲。”

  窦氏子弟们個個垂首肃立,窦抗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道:“母亲教诲,抗铭记于心,定当以身作则,护我窦氏清誉。”

  说这话时,吕尚见到窦抗的纯青气数,缓缓涌动、凝聚,逐渐幻化成一顶璀璨华盖,华盖之上祥纹流转,隐约有龙虎之声回荡,将窦抗笼罩其中。

  ——————

  大兴宫,

  杨坚独自踱步至禁苑,月光清冷,洒在湖面上,反射幽幽寒光。

  “所有在京的,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去陈国公府了吗?”

  中常侍陈德信紧跟在杨坚身后,垂首恭敬回道:“陛下,京中四品以上官员,皆已前往陈国公府吊唁。大将军元旻更是亲率禁中三百羽林军,维持灵堂秩序,确保诸事顺遂。”

  杨坚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湖面上,思绪飘回到往昔。

  “荣定这一走,朝堂上又少了一位忠勇之士,大隋亦折损一员良将。”

  杨坚喟然长叹,语气中满是落寞。

  陈德信轻声宽慰,道:“陛下圣明,陈国公虽逝,但其家风清正,窦氏子弟各個勤勉奋进,假以时日,必能为陛下分忧。”

  杨坚负手而立,目光从湖面收回,点头道:“希望如此吧,”

  说罢,他转身朝甘露殿走去,陈德信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后,

  甘露殿内,烛火摇拽,杨坚踏入殿内,神色略显疲惫,独孤伽罗见状,亲自端来一盏热茶,轻声问道:“陛下今日似乎心事重重,可是为了荣定公之事?”

  杨坚接过茶盏,抿了一口,缓缓说道:“荣定这一去,朝堂上的外戚势力也随之被削弱了。”

  说着,他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道:“窦荣定在时,凭借其威望与能力,能镇得住朝堂,如今他一走,窦家虽得追封荫庇,但年轻一辈尚未能撑起大局。”

  独孤伽罗将软垫往杨坚身后挪了挪,轻声道:“陛下是担心勋贵势大难制?”

  杨坚将茶盏置于案几,微微颔首,叹道:“伽罗,你应该知道朝堂局势。勋贵们根基深厚,盘根错节,窦荣定在时,尚可凭借外戚以及勋贵的身份,与他们相互制衡。”

  “如今他一去,朝堂已然失衡。长此以往,这些勋贵只怕是会愈发骄纵,不把朝廷律法放在眼里。”

  独孤伽罗闻言,美眸微凝,略作思忖后缓缓开口,道:“陛下,你又不只有窦氏这一门外戚,既然窦荣定已薨,那就再扶持一個外戚,以此平衡朝堂局势。”

  “你是说,吕尚?”

  杨坚抬手轻敲案几,他根本就没考虑独孤伽罗的外戚。杨坚对独孤伽罗那边的外戚,一直采取‘贵而不用’的态度,虽然给予独孤家极高荣誉和财富,却不让他们掌握实际权力,

  而杨坚这边的外戚,在窦荣定之后,吕尚已是最出类拔萃的了。与吕尚北征的赫赫战功相比,无论是窦家三子,还是他那几個女婿,都相差太远了。

  “不是他,还会是谁呢?”

  独孤伽罗见杨坚沉思,轻声劝道:“吕尚既是你的表侄,日后也会是你的女婿,若能借此时机着重栽培,制衡朝堂勋贵,定能保我大隋社稷安稳。”

  杨坚蹙眉,道:“伽罗,吕尚虽有才干,但骤登高位,不是好事。”

  独孤伽罗朱唇轻启,笑意盈盈,道:“陛下,臣妾自然知道不可操之过急,不妨先给吕尚委以一些职司,让他在历练中积攒威望,徐徐图之。”

  杨坚目光在烛火上停留片刻,缓缓点头,道:“伽罗说的对,确实应该给他一些职司,好好的锻炼一下他。“

第136章 金旨(上)

  由于窦荣定溘然长逝,杨坚废朝七日,以寄哀思。

  也是因为杨坚的废朝,使得原定对有功将士的封赏仪式,不得不改期举行。

  吕尚在接到通告文书后,便将文书搁置案头,换上以前在家时穿的道袍,在书阁中找出一本《道德经》,移步院中石凳,缓声诵读道藏。

  “道可道,”

  日光透过院角松柏的枝叶,在吕尚身上投下碎影。

  他本人则沉浸在经文的韵律中,面上竟有几分超脱世俗的淡然。

  身上经年累月养出的杀气,也被一点点消磨。

  这是吕尚自《金华秘诀》中参悟出《山字经》,走出秘书省以来,第一次静下心,诵读经书。

  他指尖摩挲着《道德经》微微发卷的书页,清风裹挟着松针清香,悄然钻进经文的字里行间。

  一时亦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就是一日光景,直到日头渐西,一点余晖落在吕尚身上。

  “唉!”

  暮色将至,吕尚轻合《道德经》,看了眼天色,长叹一声。

  “难得清净,”

  在吕尚起身时,一片松针恰好落在《道德经》上。

  他将松针轻轻夹入书中,转身踏入屋内。

  案头文书在烛火下泛起微光,与手中的《道德经》相互映衬。

  吕尚沉思片刻,伸手展开宣纸,提笔蘸墨悬于纸面。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他的笔锋游走如龙蛇,将《清静经》开篇之语落在纸上。

  北疆一行后的吕尚,不只修为精进,一颗道心也经烽火淬炼,也有了很大的进益。

  以往的吕尚,虽神力无敌,但这只是莽夫蛮力,纵能依之驰骋沙场,所向披靡,却不能说是得道。

  如今的吕尚,在肉身入圣超凡,一身神通近乎人中之仙后,再看《道德经》、《阴符经》、《南华经》、《黄庭经》、《文始经》、《清净经》时,却是只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的心灵由此愈发澄澈,往昔修行之时所遇到的困惑,无不迎刃而解,一种对天地自然,宇宙万物全新的理解,在心中悄然滋生。

  “道!”

  吕尚低声轻叹。

  他此时方才明悟到,武学人仙之后的修行,与未成仙时的修行已然不同。

  未成仙时的练肉、练筋、练膜、练骨、练脏腑、练髓、换血,只要有修行法门,再有一定天赋,按部就班,便能有所成就。

  而肉身成仙之后,就是有修行法门,乃至修行时所需的一切资粮,但没一颗与之相匹配的道心,莫说求取粉碎真空之道,能不跌下人仙之果,就已是极大气运了。

  要知道,修行一道,无论佛道儒三教,还是三教外的左道旁门,终究是道为根本,法是道之体现,术则是法的应用。

  此时的吕尚,终于窥见道之皮毛。

  “或许,我能在此基础上,真正的参出一门证道法门。”

  “将存思众神、测量诸窍的《山字经》,太阳真火、太阴真水洗练肉壳的《阴阳引》,共工氏最高功体《壅防百川》,三者结合,去芜存菁。”

首节 上一节 75/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

推荐阅读